论张艺谋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ip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对小说进行改编是其电影创作的一大特色,在他导演的电影中,成功之作几乎都是根据优秀的当代文学改编而来,这与张艺谋自身所负载的精英知识分子意识不无关系,尤其是他早期作品中所传达的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传统及民族文化的追寻,都与精英文化所强调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不谋而合。而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典型形态之一,在对小说进行改编时,不仅仅要根据媒介特点做相应变化,还会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文章致力于探讨张艺谋电影从小说转化为电影过程中所包含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从而对其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游走并最终实现二者的平衡窥探一二。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讨论,第一部分就小说与电影之间的美学转换以及张艺谋电影的改编现状做一些描述;第二部分以张艺谋早期电影为蓝本,讨论其电影在精英文化指导下的欲望表达,并由此映射出其对民族文化的人文批判和人文反思;第三部分以张艺谋中期电影为蓝本,讨论大众文化冲击之下张艺谋电影创作的个体转向,这一时期的张艺谋将关注点转移到人际关系以及普通人的情感表达上来,从而实现了其对人文精神的复归;第四部分以张艺谋近几年的电影为蓝本,这个时期的张艺谋在歌颂世俗的同时将精英文化的人文关怀注入电影,实现了影片艺术性跟商业性的结合,从而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找到了平衡。文章以张艺谋的电影改编为切入点,从中探讨张艺谋在二十多年的导演历程中是如何处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关系的,笔者主要从文化研究的角度,通过分析张艺谋电影与小说原著之间的审美转换,更清晰的感受张艺谋电影改编中的审美关照和美学趣味,从而对其从最初的由精英意识指导到越来越显著的大众特点的嬗变以及其如何在两者中取之平衡做一些讨论。毋庸置疑,张艺谋的成功是值得中国电影市场学习与借鉴的,而实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嫁接也有利于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继有声电影出现以后,随着美国影片《浮华世界》的诞生,世界电影开启了色彩电影时代,这被称为是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相比较早期的黑白电影,色彩电影大大地增强了电
一个独立的生命体生活于世界中,必然需要有所知、有所依;在深层次反思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中,需要有个能安身立命的场所——信仰。世界文明走过几千年的历史,从原始的
电影是视觉等多种元素的集合,色彩作为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影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具有极强的视觉表现力,不同的色彩能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和感受力。不少导演把握
首先,文章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着手,分析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来龙去脉。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外交原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外交思想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始终坚持了
锡石的选矿方法是由其本身的特性决定的,锡石的密度比其共生脉石矿物大,由于重选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因此选锡的主要选矿方法仍采用重选法。目前,我国现有的锡选厂中80%
通过解读城乡数字鸿沟概念,从网络技术的意识、接入、利用、环境四个层面来构建一套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测算指标体系,选取样本并采用客观确定权重的因子分析法进行实际测算。从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速,出现了一个新的人数众多的群体,那就是农民工。他们为农村发展、城市建设以及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
<正>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使农民早日能够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永吉联社在支持传统"三农"服务的基础上,支持特色农业生产发展,为农民发家致富铺平道路。一是调整产业
针对超密集网络中移动用户的干扰管理和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路径的资源顸留算法,该算法首先以用户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为度量,进行一个最优路径的选择,在最优路径
老龄化问题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据联合国人口发展基金会统计,截止2012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1%,已达到8.1亿,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会超过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