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当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之间的张力日益彰显。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广受质疑,新自由主义宣告破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两极分化严重,社会阶层之间撕裂日益加剧,国内阶级矛盾与种族矛盾缠绕交织,右翼政治势力异军突起。与“西方大乱”形成鲜明对照,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全球治理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西方中心论”的神话和话语体系被打破。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受挫、政治恐慌与文化不满的三种人群汇集合流,扩大了西方民族主义群体的规模,他们成为西方国家政客和党派在政治选举博弈中的争夺对象,并以捍卫民族国家利益的名义提出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主张和方案。当代西方民族主义是资本逻辑发展的产物,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扩张相伴相生。在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在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同时不断强化“西方中心”“西方优先”的民族国家边界,经济逆全球化潮流、贸易保护主义、军事干涉主义、政治霸权主义、文化排外主义、外交单边主义、生态帝国主义使得当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日益凸显。当代西方民族主义在经济上表现为逆经济全球化潮流,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提出“美国优先”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欧洲显现出“去一体化”趋势;政治上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西方国家推行“新干涉主义”,以“反恐”的名义发动多场针对主权国家的“反恐战争”,欧洲右翼政治势力上台,极力渲染欧洲怀疑论,主张重新民族国家化;文化上表现为排外主义,“禁穆”、“排犹”、“反犹”等事件层出不穷,西方国家要求禁止移民、难民的进入,在文化与宗教上极力渲染“伊斯兰威胁论”和反犹太主义;外交上表现为单边主义,强调本国利益优先,通过保护主义、排外主义的行动维护眼前利益和狭隘的民族利益,以各种理由逃避国际责任和义务;生态上表现为帝国主义,西方发达国家面对生态问题总想逃避责任,转嫁危机,不仅使得发展中国家资源遭到掠夺,环境遭到破坏,还使得国际环境问题迟迟得不到合理公正的解决。当代西方民族主义是资本逻辑主宰的全球化的必然发展和当代表现。在经济上,全球化是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是资本逻辑的全球性扩张,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对外进行经济侵略,推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导致资本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生产利润流向西方。在政治上,西方民族主义成为转移国内阶级矛盾的重要手段,在全球范围的激烈竞争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阶级和阶层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由于资产阶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以及引发的国内阶级矛盾,于是只能通过贸易战、退群、排外主义等方式,借由民族矛盾去掩盖阶级矛盾。在文化上,西方民族主义体现出“西方中心论”的霸权思维,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模式和价值体系当作所谓“普世价值”的输出,对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侵略和文化殖民,对非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和各种形式的“颜色革命”。当代西方民族主义膨胀对于人类和平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进一步激化了全球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动荡。经济上的“逆全球化”潮流是民族国家意识强化的表现,西方国家由于经济赤字引发了严重的阶级矛盾,只有通过挑起民族矛盾才能暂时地掩盖眼前危机,这种狭隘民族利己主义行为害人害己,不仅导致全球经济下行,还使得自身利益受损;政治上的霸权主义往往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以实现“全球共同利益”的名号去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导致国际局势紧张、民族矛盾尖锐;文化上的排外主义引发全球动荡局势,阻碍多元文化共生发展,西方国家的排外行为煽动了民族不满情绪,使得恐怖袭击事件频频发生,引发社会恐慌情绪,这些恐慌情绪反过来会加重西方国家对异族的反感,于是造成恶性循环,使得民族仇恨加深,战争和冲突不断,而过于排斥异族文化会使得异族文明畸形生长乃至消失,一旦缺乏差异和竞争,文化也就没有了生机活力,自然也就没有了文化进步;外交上的单边主义既是资本逻辑的一种外在显现,也与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和种族主义的文化理念密切关联,由于单边主义本质上秉持的是一种资本剥削的逻辑,因此势必会破坏国际秩序、冲击全球治理、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生态上的帝国主义本质上是利用民族矛盾转移阶级矛盾,他们通过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生态掠夺和转嫁污染来实现缓解本国生态矛盾的目标,让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成本买单,不仅如此,它还是资本逻辑的延伸,正是由于资本的输出和资源的掠夺,才使世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全球发展不平衡性日益加剧,全球生态危机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当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中国方案。中国在经济上推进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打造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共进型世界。政治上推动构建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促使国际体系从少数大国主导的“丛林政治”结构向多体多元复合化结构转变,让多边机制成为解决地区和国际问题的主要方式。文化上倡导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存共荣的新型文明观,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让文明互学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外交上打造开放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让更多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事业中来。生态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治理责任,发达国家需主动承担历史性责任,发展中国家也应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世界各国共商对策,统一行动,共同治理,构筑全球生态文明体系,打造生态共同体。总体而言,当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张扬给世界带来了不安定因素,是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威胁。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超越西方民族主义和单边主义,为应对“逆全球化”的逆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增进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是热爱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和努力方向。
其他文献
我国的能源生产和需求呈现逆向分布的特点,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西南地区,而对电力需求最为巨大的主要是中东部地区。由于近年来环境保护和土地成本因素的影响,加上我国主要流域的中下游水利发电能力几乎饱和,中东部地区很难大规模建设新的发电厂。上述现状决定了我国必须实施“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跨区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战略。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但是随着当前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和乡村社会转型,乡村文化发展面临传统社会关系结构逐步瓦解,文化价值认同日益弱化的现实困境。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作为乡土文化生发、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国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文化治理的重要场域,在很大程度上关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城乡失衡现象严重。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文化领域“十三五”乃至更长期重要的发展目标,对于提升全体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增强全体人民在文化发展中的获得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碍于城乡统计数据不足,相关研究大多数都局限于理论的探讨和政策的推理,而较少进行实证研究,因此难以对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提出相对量化的和有经验
面对我国迅速扩大的新能源发电规模,单纯依靠电力系统接纳新能源已面临巨大瓶颈,以弃风为代表的新能源限电问题亟待解决。为了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电力系统与其他能源类型系统联合运行的综合能源系统成为了新的突破口,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我国弃风主要发生在三北地区集中供热期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以电、热供能系统为核心,研究电热联合系统的优化调度,探讨解决风电消纳问题的途径。论文首先分析了电热联合
海蓄电站、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弹性负荷和化学储能的接入,对沿海和海岛配电网的供电可靠运行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含海蓄电站和微电网的主动配电网调度方法和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含海蓄电站和微电网的主动配电网源-网-荷优化调度方法。该模型和方法在多个层级和多个时间尺度上,通过主动配电网内可调节电源、负荷和储能协调优化调度,优化了主动配电网联络线的功率
众所周知,雌激素受体(ER)过表达会导致乳腺癌。因此,科学家针对ER的信号通路开发出了许多药物,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和芳构化酶抑制剂(AIs)。然而,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副作用和耐药性乳腺癌的产生。因此,开发新型、高效、低毒副作用的抗乳腺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最近,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因其新颖的作用机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为解决耐药性乳腺癌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希
项目化学习以问题驱动教学,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来解决真实问题。其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对驱动性问题下子问题的求解过程,子问题的设计对于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在把握项目化学习三级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明晰子问题的价值,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水平,指导学生从关键词、项目成果、实施过程等维度进行子问题的分解设计,引领学生在项目中成长,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新兴市场国家资金主动流向海外的现象越来越多。新兴市场国家跨境资本大幅减少的现象在学术界被称为“资本流入逆转”,以往人们多认为大国货币政策调整或国际性金融危机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但由经济基本面所引起的跨境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现象逐渐增多。新兴市场国家资本流入逆转的这一新动向以及它们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带来的正效应,引起学术界极大兴趣。
DNA磷硫酰化(PT)是首次发现在磷酸核糖骨架上的一类特殊生理修饰,它以序列特异性和Rp立体构型方式将磷酸二酯键中的非桥连氧原子替换成硫原子,广泛地分布于各种属微生物中。其核酸酶抗性以及PT硫原子的还原性和亲核性在PT修饰菌中发挥了多元化的生理作用,包括形成限制-修饰(R-M)防御屏障、表观遗传调控、环境适应性以及细胞氧化还原稳态的维持等。PT修饰的生理丰度受到严谨的调控,其生物合成涉及Dnd A
民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恩格斯对民主理论的阐释和创见不容忽视。尤其是在马克思逝世后的一段时间,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命题新论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体系,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做出了自己的原创性贡献。本文所定义的“恩格斯晚年”特指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承担起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小提琴手”的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