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围绕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附件6《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课题中的有关黄河水量置换、再分配的问题进行展开研究的。其黄河水量置换、再分配的根本目的在于当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以前,东、中线工程供水到淮河、海河流域后,利用南水北调的引江水来置换原来黄河下游淮、海平原的引黄水量,使这部分引黄水量重新返还给黄河上中游地区使用,以摆脱目前的由贫水流域向贫水流域供水的不合理局面。 由于黄河水量的置换以及水量的分配涉及的省区较多,而水量的置换与分配又涉及各省区对水的使用权问题,与各省区的利益密切相关。黄河流域各省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状况相差又比较大,水量分配既要考虑满足目前缺水严重地区的用水,又要考虑各省区今后发展情况,尽可能使水量分配达到高效、经济、公平以及省际间协调发展的良好的局面。 本论文针对上述情况,对黄河流域的各流域二级区以及各行政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对南水北调东、中线供水范围及供水对象进行了剖析,分析确定了可能置换出黄河水量的地区。对置换水量的再分配问题,本文提出黄河置换水量的再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水权的分配过程,本文对古今中外的有关水权分配以及水权管理的理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水权分配的三个准则,即公平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准则。根据水权分配的三个准则,建立了水权分配的指标体系,根据此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模糊决策的理论建立水量分配的数学模型,求解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配水量,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人们对水资源的意识的提高,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权的分配问题将会被越来越被引起重视。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今后的大江大河分水、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