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脊髓圆锥(CM)末端所对应的椎体位置、脊髓腰膨大处大小及形态来判断是否存在胎儿脊髓栓系,给临床提供参考信息。 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超声科进行产前检查的317例胎儿,仪器为GE Voluson E8超声仪,经腹三维容积探头频率为4-8MHz,利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技术(VCI)和断层超声成像技术(TUI),定位正常组与病例组的脊髓圆锥和腰膨大所对应椎体高度;测量腰膨大处的横径及前后径。正常组:19-38孕周胎儿,在各孕周筛选出15例,共300例,纳入标准为①单胎,孕妇末次月经明确,月经规则,无产科并发症。②胎儿二维图像质量良好,胎儿CM结构显示清晰。③胎儿经超声证实无明显结构异常,胎儿生长指标与停经孕周相符。病例组:脊柱区有病变或畸形伴CM低位胎儿17例,纳入标准为①选取病变范围累及腰骶段脊柱的胎儿。②CM末端低于L3水平。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常胎儿脊髓圆锥上升与孕周的变化;脊髓腰膨大大小测值与孕周规律;脊髓腰膨大大小变化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用SAS软件构建散点图。 结果:①随着孕周的增长CM末端位置有上升变化,300例正常组其CM末端均位于L3或L3以上,其累积百分比为100%。②正常胎儿脊髓腰膨大的横径和前后径均与孕周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腰膨大横径(mm)=0.677+0.147×孕周(R2=0.836,P<0.05);腰膨大前后径(mm)=-0.994+0.152×孕周(R2=0.894,P<0.05)。③病例组与正常组胎儿腰膨大横径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82>0.05);病例组与正常组腰膨大前后径大小有统计学差异,且病例组前后径小于其相应孕周的正常胎儿,(P=0.002<0.05)。 结论:应用三维超声结合VCI和TUI技术,可清晰多方位的显示CM位置及腰膨大形态及大小,利用这些征象对胎儿骶尾部疾病合并脊髓栓系的诊断很有帮助,为产前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