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从下的抗争——从莎剧中的父女关系看莎士比亚的女性观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xiand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一生共创作了37部戏剧,2首长诗及154首十四行诗。其作品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在他的作品中,莎士比亚创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成功地刻画了128位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家庭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女关系是最重要的主题。莎翁相当巧妙的处理了这众多复杂而又细腻的父女关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其戏剧中,莎翁生动地刻画了一些在父权统治下被忽视被压抑,但却一直努力地抗争着的女儿形象。她们对男权世界的反叛和颠覆,体现了女性为争取自由和爱情而进行反抗的勇气和自主意识。虽然她们中的一些人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反抗中成为男权世界的牺牲品,但是她们的斗争却构成了对男权世界进行抨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作者也对男权世界中父女之间难以谐和的关系提出了严肃的思考,这不仅反映了莎士比亚的女性观,同时也体现了莎翁为建立男权制度下父女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而努力的愿望。   近年来,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研究与评论日益激烈。但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其悲剧思想、复仇、人类能力、女性人物、以及历史观等问题的思考,对其作品中通过父女关系而体现出来的女性观,却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的探讨。尽管也有极个别人对此做出一些评论,但都基本上认为莎翁是维护“父权法则”的。基于此点,本文作者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其戏剧中的父女关系在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观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当时男权世界下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女儿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主体意识,并对男权社会予以严厉抨击。   由于其37部戏剧中有23部涉及到了父女关系,所以本文只选取其悲剧4部《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3部《威尼斯商人》、《如愿》和《仲夏夜之梦》以及传奇剧2部《辛白林》和《暴风雨》对其中的父女关系进行评析。   除了序言和结论,文章分为三章。第一章试图从在父权社会中女儿和父亲形成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莎士比亚作品中可以看出,女性是父权制度下任人宰割的羔羊,是父权的私有财产,尽管她们的情况较以前有所好转,可以接受教育,但教育的目的却是为父权制度服务。   第二章从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父亲形成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关系进行分析。在这一章,女儿们美貌出众、博学多才、热情大方、果敢无畏。她们是父亲们的反叛者同时又是父亲们的启蒙者和精神支持者。   第三章从在男权制度下女儿和父亲形成一种不可协调的关系进行分析。在这一章,父亲是旧秩序、男性世界和统治者的代表,而女儿是新秩序、女性世界和被统治者的代表。   莎士比亚同情妇女,肯定女性的人格与尊严,歌颂女性的反叛斗争和争取自由和权利的精神。在莎剧中,女儿们不再是没有言语的符号,她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反抗,在一定程度上沉重地打击了当时的父权制度。
其他文献
查尔斯·布鲁克登·布朗是美国第一位职业小说家。他的代表作《维兰德》(Wieland,1978)其副标题为“转变,一个美国故事”是一部描写心里恐怖的哥特体小说。小说是基于一个在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批评性语篇分析由Fowler和Kress等语言学家提出以来,近年来它已经发展成为国际语言研究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领域。它不同于传统的语篇分析。传统的语篇分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近日,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发布消息,由广西农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葡萄分子设计育种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化测试中心、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