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剂量是预估疗效的准绳,疗效是检验治疗成败的标准。古往今来,一直有中医之不传在于剂量。诚如国医大师朱良春所言:“…。同一药物,由于药量不同,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药效甚至或新的主治功能,进而有可能起到更大的作用[1]”。早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就有对药物量效差异的记载。譬如,桂枝汤与桂枝加芍药汤两个方子相比,组成中仅有“芍药”单味“用量”的差异,但临床主治证候差异巨大。前者用于治疗太阳经疾病;后者用于治疗由于太阳病误下之后,引起的太阴经疾病[2]。中药是多种单体分子的复合物,其代谢后经多途径、多靶点产生多种药理效应,这种药理效应不宜简单地采用“量效”关系进行解释,应在诠释“药效强度”变化的同时,阐释“药效部位”的变化。鉴于此,我们提出认识中药的新视角、新概念--中药“量位”关系。中药“量位”关系:是指中药临床应用过程中,会出现随其用量的变化,其效应部位(靶器官)也随之相应变化的现象。将“量效”关系与“量位”关系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对中药做出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更加合理地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该研究以中药当归为例,研析当归不同剂量对便秘、斑秃模型小鼠通便、生发效应的影响,探索当归不同剂量在便秘与斑秃模型中“量与效”、“量与位”的变化,揭示当归不同剂量在结肠、皮肤的“效位”变化关系,为中药“量位”关系新概念提供实验支持。第一部分:当归不同剂量对便秘模型小鼠通便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口服复方地芬诺酯造模,将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当归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毛色枯黄,少动,进食减少,提示造模成功。检测粪便含水率、小肠推进率、WB和IHC法检测结肠AQP4的表达。用ELISA和HE染色法分别检测小鼠结肠AC、cAMP、PKA含量和血清IL-10、ICAM-1和ELAM-1水平,计算单位视野毛囊数;同时对实验小鼠背部脱毛区毛发生长情况进行评分。结果:(1)当归不同剂量均可显著提高便秘模型小鼠粪便含水率和小肠推进率,降低结肠AC、cAMP、PKA含量,下调结肠AQP4表达,以高剂量组(40g)通便效应最佳(P<0.05)。(2)三个剂量组便秘小鼠皮肤光泽、毛发密度均较模型组好转,但各组之间比较,实验区毛发评分、单位视野毛囊数以及血清IL-10、ICAM-1、ELAM-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当归对便秘小鼠有通便作用,且以高剂量效应最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结肠AC-cAMP-PKA信号途径中各因子含量,下调近端结肠AQP4的表达,减少肠道水分的吸收,增加肠道水含量,发挥“润肠通便”效应。第二部分:当归不同剂量对斑秃模型小鼠生发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8%硫化钠酒精溶液局部外涂,制作斑秃模型。将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当归低、中、高剂量组。采用ELISA和HE染色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IL-10、ICAM-1和ELAM-1水平,计算单位视野毛囊数;同时对实验小鼠背部脱毛区毛发生长情况进行评分。检测粪便含水率、小肠推进率、WB和IHC法检测结肠AQP4的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结肠AC、cAMP、PKA含量。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三个剂量组均可提高粪便含水率、小肠推进率,降低结肠AC、cAMP、PKA含量,下调结肠AQP4的表达,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当归不同剂量均可提高斑秃小鼠脱毛区毛发评分、单位视野毛囊数和血清IL-10水平,降低血清ICAM-1和ELAM-1水平,中剂量组(20g)生发效果最佳(P<0.05)。结论:当归对斑秃小鼠模型有生发作用,且以中剂量效应最佳。其生发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CAM-1和ELAM-1水平,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趋化,减轻活化的促炎性白细胞攻击毛囊;抑制T淋巴细胞向毛囊浸润,减轻对毛囊细胞造成的炎症性和免疫性损伤,治疗脱发。也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清IL-10水平,抑制mTOR信号通路,调节BMP,促进HFSC激活,调控毛囊周期,促进毛发生长。也可能通过上调Th2细胞功能,恢复Th1/Th2的动态平衡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促进毛发再生。研究结论:1.当归可通过调节肠道蠕动相关因素,促进消化道蠕动,降低结肠AC、cAMP、PKA含量,下调近端结肠AQP4的表达,减少肠道水分的吸收,增加肠道水含量,发挥“润肠通便”效应。当归可通过降低ICAM-1和ELAM-1水平,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趋化,减轻对毛囊细胞造成的炎症性和免疫性损伤,治疗脱发。同时,可通过升高IL-10水平,抑制mTOR信号通路,调节BMP信号,促进HFSC激活,调控毛囊周期,促进毛发生长。2.当归不同剂量作用于便秘模型和斑秃模型小鼠后,其“量效”关系存在差异性。在便秘模型小鼠中,三个剂量组均有通便效应,其中高剂量(40 g)通便效应最佳,存在“量效”关系,我们认为是当归以活血作用为主发挥效应的;在斑秃模型小鼠中,三个剂量组均有生发效应,其中中剂量(20 g)生发效应最佳,存在“量效”关系,我们认为是当归以和血作用为主发挥效应的。3.当归剂量从20g到40g变化时,其最佳药效“部位”从“皮肤毛发”到“结肠”发生了变化,说明当归在结肠、皮肤部位存在“量位”关系。这正为我们提出的中药“量位”关系新概念,提供实验支持,也是本实验创新所在。中药存在“量位”关系的原因(如药物成分差异、溶解度差异等),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