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体学作为一门介于语言学和文学批判的中间学科,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成为众多文本分析运用时的理论依据。作为文化遗产的诗歌,是众多文本中的一种,其传统分析方法为文学批判。但是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文体学作为一种更客观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功能文体学则作为文体学的一个分支,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运用语言功能去研究语言的文体。本文从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浪漫主义诗歌中选择两首为例,并运用功能文体学加以分析,一首是华兹华斯的《我独自云游》,另一首则是雪莱的《颂一朵凋零的紫罗兰》,其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新的视角和客观的标准来欣赏这两首诗。本文先陈述了文体的概念,文体学的定义和发展以及功能文体学的发展,以便读者对本文所要运用的理论有所了解。接着,论文陈述了本文所运用的理论基础,为下文的具体分析埋下伏笔。理论基础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三个元功能的陈述,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解析;第二部分为语域理论的介绍;第三部分为词汇语法层面的三个元功能的阐述,包括对及物性系统、语气和情态系统,信息结构以及衔接的陈述。最后本文基于理论基础,对华兹华斯和雪莱的两首诗歌分别就语域理论和词汇语法层面的三个元功能进行了具体的、全面的定性分析。通过定性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运用语域理论分析,读者可以知道这两首诗的内容,主要人物和表达形式;(二)概念功能可以通过及物性系统来实现,及物性系统又以选择六种不同过程来实现,而本文中的两首诗歌正是通过选择三种过程来体现它们陈述性和描述性的特点;(三)语气和情态系统可以实现人际功能。本文分析的两首诗歌运用的语气和情态系统相对简单,主语主要集中在叙述者和花(水仙花和紫罗兰)上,并且过去时和现在时的运用也体现了诗歌的陈述性和描述性的特点。两首诗中各只出现了一处情态表达;(四)信息结构和衔接可以实现语篇功能。诗人通过使用信息结构来突出不同的信息,但读者可以发现这两首诗主要使用了无标记主位,说明诗中都没有特别需要强调的信息,而三种层面的衔接手段的使用则说明两首诗运用了多种手段来实现整首诗的衔接。以上结论可以充分证明功能文体学是一种可实行和可操作的理论。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方法的新视角来分析文本。换句话说,它提供了一种基于语言学元素的客观标准来帮助读者重读华兹华斯和雪莱的诗歌。本文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体现功能文体学的价值,帮助英语学习者从新的角度欣赏诗歌,也可以为英语诗歌的教学提供一些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