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人称代词在学术写作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段不同的时期,在学术写作刚刚起步的时候,学术写作者用到了较多的第一人称代词,后来由于科学的发展,学术研究的客观性更为重要,因此第一人称代词在学术写作中使用较少,再到后来,学术论文越来越多,有些学者认为为了推销自己,学术写作中需要出现一定量的第一人称代词来推销自己的学术论文。由于我国学术写作起步较晚,并且不同学者对在学术写作中是否需要用到第一人称代词众说纷纭,这样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硕士论文写作时对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因此,本文自建两个子语料库,一个是国内硕士论文语料库,另一个是国外期刊论文语料库。通过对这两个子语料库的比较找出国内硕士和国外学者在第一人称代词使用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纵观国外学者(如Hyland, 2002; Molino, 2010; Luzn 2009)对第一人称代词功能的分类,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第一人称代词功能分类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我选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功能的分类来自Luzn (2009),他把第一人称代词分为:陈述目的,表明观点,陈述研究过程,表明结果或发现,陈述结论,表明最终建议,表示共享知识、目标或信念,表明强调或引起读者注意,引导读者这九类。根据这九类,我们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国内硕士把较多的第一人称代词使用在“引导读者”这一功能上,而国外学者较多的则是用第一人称代词来“陈述研究过程”从而来突显自己,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在学术写作中第一人称代词的数量上,除了第一人称代词us和our在国内硕士论文和国外期刊论文中没有显著性差异,剩余的I,we,me和my都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国内硕士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单数的频率明显低于国外期刊论文中的频率,而第一人称代词复数we却远高出国外期刊论文中的频率。本文对研究结果做了几个可能的解释。国内硕士论文中第一人称代词单数使用较少以及第一人称代词复数we使用较多,这可能是因为受到亚洲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可能是受到写作目的的影响,也可能是受到对自己学术写作者的身份不确信的影响,还可能是因为受到了不同的学者或导师对学术写作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不同看法的影响。在第一人称代词功能的使用上,国内硕士避免突显自己,而国外学者倾向于强调自己,这除了可能受到文化的影响之外,还可能是受到了写作者身份以及不同写作目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