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步入加速期,“三农”工作作为关系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相对弱势产业,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中央及各级政府将新增的财力使用安排逐步向“三农”倾斜,不断加大财政资金向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公共物品供给和农业技术生产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农业作为一个弱质性和正外部性比较明显的产业,在满足自身需要时同时为社会提供者必要的公共物品,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当中,政府部门有必要通过财政支持的方式来保证农业的持续不断发展,以维护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的稳定。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惯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仍然存在诸多现实性问题,渠道多、项目杂、管理乱等现象时有发生,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虽逐年增加但使用效率依然低下,财政支农资金“渗漏”现象屡见不鲜,真正到农民手中的补贴金额少之又少,财政支农资金的杠杆效应远未发挥。论文在总结已有的文献在对财政支农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双峰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提升财政支农效率。首先,论文收集和学习了国内外学者有关财政支农政策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相关文献,明确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研究的思路。其次,论文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相关概念财政支农、支农资金、支农资金整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以及学习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相关基础理论。第三,论文对双峰县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主要模式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并发现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雷声大雨点小”资金整合“表面整合、数字整合”的现象比较普遍;最后,论文通过学习国内外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经验结合双峰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现状、问题和双峰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统筹协调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组织机构,扩展财政资金整合的广度与深度,搭建多层次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平台,构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监督管理机制和探索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有效整合的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双峰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