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探讨儿童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耐药情况,以便提高临床诊治能力。方法选取2010年01月到2016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46例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脓毒症患儿中,男29例(63%,29/46),女17例(37%,17/46),男:女1.7:1。年龄在6小时-14岁5月,其中年龄在1岁以内占73.9%(34/46)。PA院内感染占58.7%(27/46)。有21.7%(10/46)合并基础疾病、ICU治疗史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35例、手术病史11例、糖皮质激素使用史3例、烧伤1例。2.PA脓毒症临床特征多种多样,有89.1%(41/46)发热,体温>39.0℃占65.9%(27/41)。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56.5%(26/46),其次为消化道32.6%(15/46)、皮肤6.5%(3/46)等。本组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中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占76.1%(35/46)、肝功能障碍占56.5%(26/46)、凝血功能障碍占54.3%(25/46)、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占54.3%(25/46)、感染性休克30.4%(14/46)、肾功能障碍占19.6%(9/46)。有6.5%(3/46)患儿皮肤损害表现为坏疽性脓疱疹。3.辅助检查:白细胞升高54.3%(25/46),白细胞降低30.4%(14/46),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58.7%(27/46),血小板减少69.6%(32/46),贫血95.7%(44/46)。三系均降低28.3%(13/46)。C反应蛋白升高84.8%,(39/46),其中超过100mg/L 32.6%(15/46);降钙素原明显升高63%(29/40),其中超过10ng/ml 50%(23/40)。低蛋白血症93.5%(43/46);凝血功能异常67.4%(29/43),其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00秒占34.9%(15/43)。4.PA培养阳性痰液占45.5%(30/66)、血液22.7%(15/66)、脓液12.1%(8/66)、大便9.1%(6/66)、其他10.6%(7/66)。药敏结果提示PA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耐药率接近6%左右;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氨曲南耐药率接近10%左右。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及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抗菌药物耐药率接近100%。5.死亡的PA脓毒症患儿占34.8%(16/46)。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有基础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数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为器官功能障碍数目。结论1.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该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好发于婴幼儿,1岁以内占73.9%。有基础疾病、类固醇激素治疗、机械通气、烧伤者易感染PA。2.PA脓毒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部分有发热,多见高热,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其次为消化道、皮肤等,且合并有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等至少一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合并皮肤脓疮样病变的脓毒症患者需警惕PA感染。3.PA脓毒症辅助检查中血常规以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及血红蛋白降低为主,严重感染时三系均下降;反应炎性指标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升高;也常见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异常,尤其是APTT明显延长;本研究中PA病原菌培养阳性标本有痰液、血液、大便、脓液,因此对疑诊患者不明感染部位时可行痰液、血液、大便、分泌物培养助诊。本组资料显示PA对儿童常用抗菌药物中的碳氢酶烯类如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青霉素类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有较好的敏感性,因此可为疑诊PA感染患者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4.PA脓毒症病死率高,预后差。与预后不良的因素有基础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数目。器官功能障碍数目为PA脓毒症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