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学界来说,“跨文化工作小组”是一个新兴的课题,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兴未艾。“跨文化工作小组”是当今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这一概念的产生伴随着不断加深的全球化进程。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全球化使国家之间的交往和文化的融合不断加深,正是这一过程推动了跨文化工作小组的产生。跨文化工作小组指的是一类工作小组,其组员来自两个或以上的国家(文化)。对于跨文化工作小组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开展,不过所有这些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跨文化工作小组的效率以及提升跨文化合作的质量。跨文化工作小组研究与传统小组研究的区别在于,它将文化看作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对于跨文化工作小组的研究旨在寻找文化对于小组效率的影响。在评判工作组效率的时候,组员满意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然而时至今日,对于跨文化小组成员满意度的研究仍寥寥无几。在大多数研究中,成员满意度仅作为一项附加因素,在研究中所占篇幅不多。因此,本文尝试将跨文化小组的成员满意度作为研究的中心,对填补该研究领域的空白做出一些贡献。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工作小组的成员满意度与小组的跨文化交际互动过程之间的关系,探寻成员满意度在小组交际互动中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跨文化工作小组的成员满意度体现了哪些特征?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满意度的形成与发展?这些因素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互动中进行相互作用,使得成员产生满意情绪或不满意情绪?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论,主要介绍了有关跨文化工作小组和其成员满意度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主题以及研究目标。第二部分就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和介绍,包括小组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小组模型,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理论等。第三部分介绍了研究设计。第四部分是本文的主体分析部分,分析了成员满意度的表现特征、产生原因和产生过程。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为研究跨文化工作小组成员满意度的形成过程,本文进行了一个个案研究。研究者建立了一个模拟的中德跨文化工作小组,收集了该小组的合作过程以及反馈采访作为研究数据,并运用内容分析以及对话分析的方法对成员满意度的形成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该工作小组中,中国组员与德国组员的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别。德国组员表现出一种固化的不满意,他们的不满意主要针对合作过程,特别是中国组员的工作表现,而中国组员表现出一种让步的高满意度。同时,两国组员对于工作结果和合作气氛的满意程度都非常高。(2)造成两国组员满意度差别的直接原因是,两国组员对于同一合作过程的感受并不对称。两国组员的感受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对于中国组员工作表现的感觉和评价上。德国组员认为中国组员在合作中表现得过于“被动”,而德国组员的不满意正由此而来。与此相反的是,中国组员认为己方在合作中的参与程度与德国组员仅略有差距。(3)两国组员的差异性感觉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是语言问题,即两国组员德语语言能力的不对等;而另一方面则是文化问题,即两国组员在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交流技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交流过程中产生了对对话涵义的误读,使得中国组员在交际互动中的参与度不断减小,并经常做出妥协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