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间光通信链路复合跟踪稳定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y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星激光通信与传统卫星微波通信相比,优势巨大,现已经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技术。随着卫星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对跟踪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光通信中采用光纤耦合等技术,使得传统光束跟踪理论对跟踪链路收敛条件的探讨不能满足当下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通信链路不仅仅满足于跟踪误差角收敛的条件,还应满足一定的误差精度要求。本文对现阶段卫星光通信中普遍采用的复合轴跟踪方法的跟踪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外几个较为成功的星间光通信的实验。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进行的NFIRE与Terra SAR-X链路实验中的光学终端不采用信标光,这使得终端的精度进一步提高,跟踪算法进一步优化。其次,本文对于现有光通信跟踪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及分析,对现有文献中提出的跟踪误差角序列收敛约束条件进行了简要介绍及分析。发现了现有文献对于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提出了新的收敛约束条件公式。本文提出了新的跟踪稳定性的定义,并分析了影响跟踪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包括卫星平台角振动,粗、精跟踪噪声、卫星相对运动以及CCD测角误差等。提出了光通信稳定跟踪时间估算公式。本文通过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对双向光通信过程进行了建模,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公式十分匹配。本文对于实验室现有“海洋2号”卫星光通信终端鉴定件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该终端建立了地面的模拟跟踪链路。分析了该终端设备的光学结构,对实验结果进行了仿真建模,对于光斑中心点位置的变化,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趋势基本匹配;对于跟踪误差序列的方差变化,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出现一定偏差,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当今,在世界范围展开了环境因子对物种空间分布影响的研究。我们于2010年5月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建立了30hm2(500m×600m)固定监测样地,并调查了样地内所有胸径不小
AMP 激活的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一种苏氨酸/丝氨酸激酶,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AMPK由具有催化作用的α亚基(63 KD),调节作用的β亚基(30 KD)和γ亚基(37-63 KD)形成的异源三聚体,在保持细胞微环境的能量稳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调节器。由于肿瘤细胞中代谢异常普遍存在,因而AMPK不仅是代谢综合征
谐振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接触式能量传输技术,该技术利用电磁感应区的物理特性及谐振耦合实现能量的有效传输,具有传输功率大、传输效率高、传输距离远、穿透性强等特点,且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谐振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具有重要的实用和研究价值,受到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谐振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基本构成,对无线能量传输的主要部分及基本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
心脏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常见疾病,对其防治和诊断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心电图是诊断心脏病的重要依据,一直是心脏疾病诊断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在广泛分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