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表面波扭矩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t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表面波(SAW)传感器可以在无线无源的状态下工作,在转轴扭矩测量方面具有独到优势,能够避免传统扭矩测量中的能量供给和信号传输的问题,因而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展SAW扭矩传感器方面的研究,但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在SAW扭矩敏感机理与理论模型、回波信号获取与频率估计、实时性、准确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这阻碍了SAW扭矩传感器发展和实用化进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学建模和实验验证等手段对SAW扭矩传感系统中的以下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1针对声表面波扭矩敏感模型和理论分析还不够准确全面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弹性力学的有限变形理论和压电晶体的本构方程及波动方程,结合力学、电学边界条件,利用摄动理论建立了SAW扭矩敏感机理的理论模型和SAW频率偏移与扭矩载荷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VC++软件开发了声表面波扭矩传感器切型分析软件,数值分析了不同切型下的SAW扭矩灵敏度、机电耦合系数、温度系数等关键参数,综合优化确定了SAW谐振器(SAWR)石英基片切型为(0°,124°,45°),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谐振器反射栅的反射特性、金属膜厚与机电耦合系数关系及叉指换能器(IDT)输入阻抗的频响特性优化设计了SAWR的结构参数。2针对采用瑞利波模式的声表面波谐振器Q值普遍偏低,影响无线工作距离和回波信噪比的问题,基于表面横波(STW)的传播损耗小、STW谐振器(STWR)的Q值大,且STW外力敏感度接近SAW模式的特点,探索了STWR在扭矩测量中的应用。利用Bloch-Floquet理论、摄动理论和近似方法分析了声表面横波(STW)扭矩灵敏度,通过数值计算及最优原则确定了STW谐振器石英基片切型为(0°,38°,90°),并相应地完成了STW谐振器(STWR)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3针对谐振器回波信号持续时间短、信噪比低、解调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硬件和软件的声表面波传感器信号增强解调方法。通过在阅读器接收单元增加限幅放大器以增加信号的动态范围和有效信号的长度,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同时在软件上设计了自相关延拓算法和质心法分别用于延长接收信号的长度和改善SAW回波频率的估计精度。根据系统噪声特点设计了仿真实验验证了谱估计算法的有效性,500次模拟实验结果得到的标准偏差为2.16kHz,优于经典谱估计和现代谱估计方法的结果。最后对设计的解调方法进行1000次试验,得到的标准差为0.28kHz。4针对SAW扭矩传感器系统解调速度慢的问题,对影响SAW传感器扭矩解调速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加快扭矩解调速度的措施。利用剪滞理论和Maxwell模型分析了胶层应变传递效率,根据不同参数的胶层应变传递响应时间指导了粘接剂选择以改善胶层引起的迟滞、蠕变特性。为了降低因多谐振器分时阅读引起的查询过程长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传感器快速阅读方案:在硬件上设计了多谐振器同步阅读射频收发系统;在软件上利用熵能量与谐振器带宽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声表面波有效激励检测算法,该算法能有效的识别大噪声干扰信号和弱回波信号,减少对无效激励的处理时间提高阅读速度;同时利用激励信号与回波信号周期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一种声表面波谐振器快速扫描方法。实验表明设计的多谐振器同步该阅读方案的查询时间比分时阅读方式减少了近37.5%,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扭矩解调速度。5为了验证理论分析和设计理论的准确性,设计和制作了两种波动模式的谐振器和扭矩敏感结构,制作的SAW谐振器中心频率分别为438.626MHz和433.752MHz,Q值约为4214.3和3324.5,STW谐振器的中心频率为435.806MHz和438.79MHz,Q值约为10283和12915;同时设计了扭矩传感器测试与实验总体方案。对制作的声表面波扭矩传感器系统进行了测试,得到1000Nm和100Nm量程下SAW传感器的线性度为0.83%和0.68%,重复性为0.44%和1.27%,扭矩灵敏度为1.76kHz/Nm和9.31kHz/Nm,100Nm量程的SAW传感器迟滞特性为1.01%。得到STW扭矩传感器在这两个量程下的线性度为0.22%和0.21%,重复性为0.43%和0.20%,扭矩灵敏度为0.83kHz/Nm和8.14kHz/Nm,100Nm量程的STW传感器迟滞特性为0.63%。从误差分析与控制的角度,分析了实现系统误差来源及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测试精度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VEGF特异单抗bevacizumab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延长某些肿瘤病人的无进展生存期。但是单克隆药物需要长期频繁用药才能达到抑制VEGF功能的效果,治疗方法昂贵且繁琐。研究开发更加简便、有效的新技术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用疫苗抑制肿瘤病人内高浓度VEGF是一条重要重要创新策略。本文报道了一种合理设计的靶向VEGF的疫苗抗原,由VEGF的受体结
目的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明确顶叶记忆网络(PMN)、默认网络(DMN)、听觉网络(AN)对幻听的作用机制,挖掘能够鉴别伴或不伴幻听症状的神经生物学指标。并以随机对照实验为主体,采用盲法评估方法,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干预伴幻听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研究首先招募65名健康对照(HC)、36名无幻听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AH-)、29名有幻听的首发
背景:儿童脑肿瘤在儿童实体瘤中发病率最高,早期症状隐匿,病情发展迅速,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往往病情已达中晚期。临床中的影像学检查可能会因出血、炎症等因素而影响到阅片的准确判断。此外,临床常规血清学检测缺乏儿童脑肿瘤特异性的标记物,这些限制了脑肿瘤患儿病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导致无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而延误诊疗。因此,在临床中寻找更合适的检测手段来判断和评估脑肿瘤患儿的病情,已逐渐成为提高儿童脑
背景和目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目前是骨科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危害是并发脆性骨折即骨质疏松性骨折。萎缩性骨不连是骨折后常见晚期并发症,导致患者行动不便,给患者带来沉重社会经济负担。骨质疏松和萎缩性骨不连患者骨形成能力减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骨髓来源的一种多能干细胞,在体内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骨质疏松患者体内BMSCs数量减少,成骨分化能力减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它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及诱导条件下分化成为多种不同的成熟细胞,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过程被称为成骨分化,通过成骨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形成成骨细胞,后者介导的成骨活动是骨形成的重要途径,是维持体内骨代谢动态平衡的重要活动。这一过程的异常可能导致成骨受限以及骨代谢动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引起各种骨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因此学习并
目的: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进行环状RNA高通量测序,我们得知circHNRNPH1在缺血性心脏病中高表达,但其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为了阐明circHNRNPH1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功能,本课题组主要对circHNRNPH1生物信息学作进一步阐明;从细胞水平研究circHNRNPH1的功能,调控和作用机制;从动物水平验证circHNRNPH1在缺血性心脏疾病对心脏功能和心肌纤维化程度的影
微波光子技术是新一代雷达系统实现宽带化、小型化并且具备可重构特性的重要技术手段。现代雷达系统借助于微波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多功能、多频段和数字化的工作特性。但是受限于诸如渡越时间,电磁串扰以及时间抖动等难题,利用微波和数字电子技术设计并实现的雷达系统通常只能工作在特定的频率和带宽,在探测与成像等功能上达到的分辨率不尽如人意。光波与微波同属于电磁波,光器件在体积、重量、带宽和电磁屏蔽等方
非线性水波一直以来都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中的研究热点,对于非线性水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前人对非线性水波问题做了很多基础性和深入性的工作,但是由于其复杂和困难性,仍有很多非线性水波问题亟待解决。关于波浪的共振问题,共振波分量在计算过程中会导致奇点的存在,应用传统的解析方法很难得到波浪谱不随时间变化的稳态共振波系。本文应用同伦分析方法,主要求解了如下三类关于非线性水波中稳态共振波的问题:(1
轿车车身结构设计是一个集汽车碰撞安全性、振动、噪声以及舒适性为一体的复杂系统优化设计问题。在其设计过程中,设计变量多、非线性程度强、优化求解困难,常用的优化设计算法无法有效寻得可行的优化解。本文针对轿车车身复杂优化设计问题,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技术,通过研究粒子种群空间位置分布控制方法、种群多样性保持机制、基于灵敏度分析的优化域识别方法以及考虑优化问题特点的车身优化设计总体框
中国的轨道交通日均载客量基数大,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该现象导致列车系统的运营成本增加,安全保障需求有所提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运营有极大促进作用。时刻表的优化算法作为智能化运营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势在于它直接挂载于自动列车驾驶系统,不需要修改系统的原始结构,就能实现降低列车运行能耗的目的,具有投入成本低与安全隐患小的特点。自动列车驾驶系统不仅需要为每辆列车制定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