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山采用原地浸矿方法进行作业,原地浸矿工艺能够不开挖表土,不破坏矿区植被,有效的保护了矿区的生态环境。但经过调查发现,近些年赣南稀土矿山地质破坏仍然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原地浸矿工艺改变了稀土矿山土体的力学性质,使土体结构遭到破坏,影响了矿山边坡的稳定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稀土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龙南市足洞稀
【基金项目】
:
“国家基金项目”,项目的名称为“多场耦合作用下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溶液渗漏机理研究”,项目的批准号为:519640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山采用原地浸矿方法进行作业,原地浸矿工艺能够不开挖表土,不破坏矿区植被,有效的保护了矿区的生态环境。但经过调查发现,近些年赣南稀土矿山地质破坏仍然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原地浸矿工艺改变了稀土矿山土体的力学性质,使土体结构遭到破坏,影响了矿山边坡的稳定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稀土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龙南市足洞稀土矿山为研究对象,在对研究区进行实地调查,获得了该矿区的工程地质概况资料,取原状土进行室内试验,测定矿土的物理力学参数,为后续边坡三维建模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Midas/GTS对天然工况下和暴雨工况下的边坡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工况下边坡的安全系数,并比较两种条件下边坡的位移、应力、应变的差异。介绍了矿山采场滑坡在线监测系统,并用BP算法和GA-BP算法对研究区监测点位移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判断预测模型的精确性,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原状土的含水率、密度、初始孔隙比、渗透系数、弹性模量、压缩模量和土的粘聚力、内摩擦角,试验结果表明:表土层的含水率较大,其他土层含水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土层的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有增大的倾向,土层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偏小,土层为砂性土但含有一定的黏土颗粒,龙南稀土矿渗透系数偏大。(2)通过Midas/GTS软件分析两种不同工况下边坡稳定性,得出结论:边坡在天然工况下安全系数较大,不会发生失稳现象,在暴雨工况下安全系数较小,边坡内部应力、有效应力减小,剪应力、孔隙应力增加,等效应变、塑性应变明显增加,塑性区明显,边坡容易发生滑坡现象。(3)构建矿山采场滑坡在线监测系统,通过裂缝计监测坡体表面位移,位移计监测山体深部变形,应力计监控支护工程应力,渗压计监测渗流,当某项监测数据超过所规定的临界值时,系统发出预警。(4)利用神经网络优越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对未经过处理且有干扰的边坡位移变形数据作预测分析,同时为了避免BP-ANN收敛速度慢、学习效率低等缺陷,采用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与阈值,再分别预测边坡位移。预测结果显示,GA-BP神经网络算法性能要高于BP算法,GA-BP神经网络算法预测精度要更高,可用GA-BP神经网络算法优化监测系统,预测边坡位移。
其他文献
Hf元素自发现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原子反应堆,火箭推进器,电阻材料,耐热材料等各个领域,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Hf元素在永磁材料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探索Hf元素的应用,本文主要分两部分研究了Hf元素在永磁材料中的应用,第一部分为Nd-Fe-B-Hf永磁合金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第二部分为Co-Hf永磁合金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首先本文通过熔体快淬法制备了Nd27Fe72-xB1Hfx
对于膏体充填开采工程而言,膏体充填体作为一种人造多孔介质在地下采场中不仅受到地应力、自重应力等应力场的作用,而且受到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从而致使其力学性能的劣化,承载能力降低,导致采场失稳坍塌。在安全第一形势下,保守设计充填体力学指标,必将导致充填胶凝材料用量过大。基于防止事故的发生,降低充填成本,本文以不同渗透水压作用下的膏体充填体为研究对象,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系统上对膏体充填体进行单轴压缩测
Cu-Cr系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电导率和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在引线框架和高速铁路等领域均有应用。而Cu-Cr合金抗软化温度仅为500°C,为了进一步提高合金的高温抗软化性能,通常在合金中添加Zr、Mg、Ti等第三组元元素。为了探究第三组元Ti元素对Cu-Cr合金抗软化性能的影响机制,本文以将以Cu-Cr和Cu-Cr-Ti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热轧—固溶—冷轧—时效”工艺制备合金板材,研究了不同Ti含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需求的日益增长,国家逐渐加大矿产资源的开采力度和开采深度,大量岩土工程问题也随之而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岩体内部存在各种宏微观缺陷(孔洞、裂隙),缺陷的几何尺寸、形状、分布等因素对岩土体的失稳破坏有重大影响。但限于地下复杂地质条件及影响因素,原位识别岩石内部孔洞情况是非常困难的。本文通过超声波检测技术来研究内部含孔洞红砂岩超声波响应特性,为原位超声波识别孔洞几何形态及其预
离子型稀土资源因其独特的战略意义备受关注,对于稀土离子的赋存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从成矿机理、吸附/解吸特性、赋存形态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从微观层面对离子的赋存位置研究甚少。因此,研究稀土离子、铵离子在稀土矿中的具体赋存位置,对离子型稀土高效浸出、尾矿残留铵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双电层理论对离子型稀土浸取过程进行研究,选用颗粒表面电荷密度模型计算出离子在双电层中的占比情况。进行了不同初始浓度
对于金属矿床而言,薄矿体(脉)是典型的矿体类型之一,尤其是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矿床赋存变薄变细。对于该类矿体传统采用空场法开采,中段之间保留了品位较高的隔离矿柱和多中段空区。在后期回采过程中,无论是中段矿柱资源回收,还是空区下深部矿体回采,整个开采区域结构性控制尤为重要。包括空区与矿体间预留隔离层、保留永久矿柱作为结构支撑、充填关键区域控制地压等灾害控制方法都涉及同一问题,即关键支撑结构位置的选择。
闪锌矿氧压浸出工艺产出大量含有单质硫磺的高硫渣,具有良好的回收利用价值,但锌冶炼高硫渣矿相包裹嵌布复杂,使得后续硫磺直收率较低。本论文为了明晰锌冶炼高硫渣中组分赋存特性,研究硫磺和不同矿相之间包裹规律,采用工艺矿物学初步明晰高硫渣中各组分之间赋存特性,而后采用透明高压釜和高速摄像机联用的方法,探索硫磺和不同矿相之间包裹规律,为提高锌冶炼高硫渣中硫磺回收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首先对锌冶炼高硫渣进行
采用氧化钨氢还原法制备的超细钨粉中容易出现夹粗和夹细现象,不能有效的控制钨粉的形貌和粒度,目前对于氧化钨氢还原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比较匮乏,且难以用实验室的手段对与氢还原过程的动力学机理进行有效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氢气在WO3(001)表面的WO终止表面内部的吸附行为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使用CASTEP模块进行结构优化和能量计算,探究氢气在WO3内部吸附后对WO3的结构产生的影响和
在传统的原油开采过程中都会面临油水分离的问题。随着三次采油的广泛应用,原油采出液中的含水量大大上升,同时伴随着的成分更加复杂,乳化程度提高,大大增加了油水分离的难度。纳米粒子(NP)破乳剂成为近年来油田开采领域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在课题组多年来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凹凸棒纳米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功能化,制备了多种凹凸棒基纳米粒子破乳剂,研究了他们对O/W型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性能,并对
稀土铁氧化物单相多铁性材料具有丰富的物理性质,例如磁电耦合效应和电荷有序相变等,基于这些物理性质,单相多铁性材料在新型信息存储器件、新型多功能器件以及高频开关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和青睐。六角LuFeO3(h-LuFeO3)基单相多铁性材料由于其铁电性与磁性均与结构畸变有关,表现出强磁电耦合效应。虽然体系的铁电相变温度高于室温,但是体系存在磁相变温度过低、磁性能较弱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