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长小说视角解析《华女阿五》的成长主题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azzzzzzzzz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玉雪(1922-2006)被汤婷婷称为“华裔美国文学之母”,其小说《华女阿五》是美国华裔文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有关这部作品的评论文章很多,但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探讨其成长主题的文章还不多见。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成长小说最早起源于德国,而且很快在世界各地的文学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成长小说就是以叙述人物成长过程为主题的小说,它反映出人物在思想上和心理上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本论文将试图从成长小说视角来解析《华女阿五》,并探讨这部小说如何运用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展现少数族裔女性的成长经历。第一章简单介绍了作者黄玉雪的和她的作品《华女阿五》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结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和成长小说的相关理论部分。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此小说的研究现状;理论框架则梳理了成长小说的起源及其发展状况,提出了成长小说的定义并总结了成长小说的特点。第三章详细分析了主人公玉雪在成长中积极寻求身份,获得成功,实现自我的成长经历。第四章重点分析成长小说的主要特点在小说《华女阿五》中的体现。第五章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总结,《华女阿五》是一部反应华裔女性成长过程的成长小说,并且在成长主题的表现方面有自己特殊性,主人公玉雪集少数族裔和女性双重边缘角色为一身,面临来自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在成长过城中积极寻求文化身份和性别身份,最终以模范族裔的称号融入主流社会。本文从成长小说角度分析小说《华女阿五》丰富了该文学作品的研究领域,主人公玉雪的成长经验对所有的华裔青年特别是女性的成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戏仿作为后现代小说的一种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创作手法,在最近的几十年备受文学批评家的关注。在本篇论文系统研究了戴维·洛奇的“校园三部曲”中各种形式的戏仿。戴维·洛奇
戏剧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表现形式,主要依靠戏剧语言推动情节发展和展现人物性格。语用学理论对文学作品有很强的解释性,尤其适用于解读戏剧中的对白和小说
本文介绍了嵌入式系统中利用CDROM作为大容量只读数据存储设备的设计,并通过汽车导航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介绍了其软硬件电路的实现方法。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sign
理想化认知模式(ICM)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由 George Lakoff于1987年首次提出。理想化认知模式是指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经验和知识做出的抽象的、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