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创立与快步成长,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从弱小到壮大,其地位和作用逐渐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逐步成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力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都证明,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最有前景的部分,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尽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促进中国社会由传统农业工业过度型向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型转变。在今后的数十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水平将主要取决于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质量,要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健发展,构建国家经济安全,应该着力解决好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问题。
本文紧紧围绕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主旨,在科学全面地界定民营企业相关概念基础上,以企业模式、企业制度变迁脉络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发展的基本性问题,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模式及其演变趋势,客观评述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了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如何培养出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阶层的社会构想。
文章在对民营企业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某大型民营企业从创业到成长,到立足国内市场,进一步走向国际化事业发展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文有关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模式分析及战略定位与发展趋势等相关分析结论。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以JL公司为例的实案分析体现了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普遍特点与局限,由点及面的剖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态势,切实提出了我国目前经济环境下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