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以会宁县柴家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为个案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科学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学会同其他合作伙伴的配合、互动,既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善于融入团队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这一研究是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的子课题之一,研究于2004年11月——2006年5月由笔者与会宁县柴家门小学和张湾小学的两位老师结为研究伙伴,以她们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的范式,综合借助访谈、观察、座谈、问卷调查、撰写研究日记等方法,针对小学课堂教学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生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研究加深了我和两位合作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提高了分组、问题设计、成果交流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大班额教学给小组合作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只要组织合理,也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能力及教学智慧是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学生的合作能力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但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得到更好的培养与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更多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通过合作研究合作是改善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其他文献
所谓心理契约,是指员工对组织与员工之间相互责任义务的信念系统,包括员工责任和组织责任两个方面。对心理契约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上述界定是从狭义的角度进行的。心理契约
面向21世纪的中国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将发生两个重大转变:从群体的政治需要转向人类的根本需要;从社会的强制性功利需求转向个体健康幸福生活的主动需求。作为我国体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站在民工自身的教育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立场上对民工潮这一中国特殊现象进行研究,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视角思考民工职业培训。根据农民工群体的集
社会认同是个体归为群体后的一种认知和情感表现,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行为,以及群体内与群体间的行为。社会公平感是人们对社会公平程度感知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而怨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