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等网络(Peer-to-Peer,简称P2P)是目前流行于国际网络技术研究领域的一种新兴网络模型。与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不同,P2P中所有的结点都是平等的,没有严格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区分,网络中也不存在权威的服务器对普通结点进行管理。P2P技术因其开放、分布、匿名性的特点而广泛流行。P2P网络的初衷是网络中所有的结点都自愿共享资源,以供给系统中的结点自由下载.但是个体结点与网络共享资源将会占用本地的带宽、处理器时间甚至会带来安全隐患.网络资源具有非排他性,于是对等网络中大部分结点只使用别的结点提供的信息资源服务,而不向系统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行为就是“搭便车行为”(Free-Riding),存在搭便车行为的结点称为“搭便车者”(Free-Rider).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及规模的日益扩大,对网络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有研究表明,只有小部分的网络结点会分享它们的网络资源并且响应网络中的查询请求。搭便车行为严重影响对等网络的健壮性、可用性.Adar和Huberman等人在2000年第一次指出P2P模式中多数结点存在搭便车现象,该问题引起了对等网络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有研究者陆续提出了一些监测和抑制搭便车行为的机制。这些机制共同的指导原则是根据结点对网络已做出的贡献来确定它能够享受网络共享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贡献小的结点,从网络中查询、下载信息资源的能力就弱.当前对搭便车行为的抑制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激励机制(Incentive-Based)。该机制一般使用效用函数来规定对等网络的结点享用到的网络服务与它对网络的贡献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的关键点是如何定义效用函数及如何实现效用函数的计算,公平体现结点可以享用到的服务.另一类是基于互惠(Reciprocity-Based)机制。该机制设法增加结点之间的合作关系,根据其它结点共享资源的友好程度来决定与交互资源的对象。也就是结点根据保留的其它结点在以前的交换资源记录来决定与哪个结点相连。互惠机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互惠机制,另一类是间接互惠机制。现有的典型的抑制搭便车机制有:信誉机制、博弈论等。总之,P2P文件共享系统必须采取措施来保证网络中有足够的共享资源,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共享服务,P2P网络才能健康发展。传统的搭便车行为的抑制机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在计算机效用函数时往往需要一个可靠的第三方,以保证公平性.而在对等网络中,结点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服务器,难以实现在第三方存在下的效用函数的计算.2、结点的个体行为及结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对网络的整体性能有深刻的影响.在传统的对等网络中搭便车行为的抑制中没有突出结点的个体行为。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在研究P2P网络的发展情况以及现有各种抑制搭便车行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网络连结管理协议HBCM。该协议利用分布式的测量方法,不依赖于第三方,可以有效的隔离搭便车者,抑制对等网络结点搭便车现象,并且鼓励结点共享自身的资源.本文的主要结构是: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研究搭便车行为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及论文的组织结构;第二章分析目前主要的关于搭便车抑制问题的处理方法;第三章是设计HBCM协议,管理对等网络中的结点连结以抑制搭便车行为;第四章是对HBCM协议的仿真结果及分析;第五章总结并展望下一步要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