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在“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营商环境逐步优化是我国协调政企关系、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举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仅是我国政府不断推进深化改革以期提升自身服务效率与质量的蜕变,也对我国国计民生产生了极大影响,特别是对参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但是,行政审批制度在各地不断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刀切”、“避重就轻”及改革低效等问题。另外,由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营商环境逐步优化是我国协调政企关系、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举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仅是我国政府不断推进深化改革以期提升自身服务效率与质量的蜕变,也对我国国计民生产生了极大影响,特别是对参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但是,行政审批制度在各地不断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刀切”、“避重就轻”及改革低效等问题。另外,由于地区发展差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速度与深度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产生率产生了何种影响效应,并通过何种路径实现,现有文献研究较为模糊。为此,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营商环境的现状,探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作用机制,从而为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一、通过企业进入视角与在位企业申请视角理论探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对企业进入、生产等行为的影响路径。首先,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企业在面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交易成本的变化,并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原则,在求解的数理模型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和企业交易成本呈现负相关关系。其次,在位企业拟通过行政审批获得政策补贴、招标资格的过程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合格型企业通过审批。再次,应用跨国企业的全球性战略决策设定模型分析地区营商环境优化后企业生产商品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地区营商环境优化刺激企业在本地的商品销售量比重的增加。最后,基于理论分析提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研究假设。二、实证检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本文利用1998-2007年222231家中国工业企业、各地级市行政审批中心及营商环境匹配后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分析方法分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能否提升企业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1)建立行政审批中心的地级市企业生产率显著提高了0.042;营商环境优化1%,企业生产率显著提高了0.224。(2)置换变量衡量指标、置换201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控制其他政策干扰及避免政策高估、采用安慰剂检验及运用PSM-DID方法进行的各项稳健性检验均通过,说明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根据企业所有制、市场化指数五维度、地级市距省会城市距离、僵尸企业数量占比、地级市官员年龄及数字金融发展情况的不同而出现显著的异质性特点。三、处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对企业生产率实证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内生性及检验其影响机制。本文采用剔除内生性问题较大的样本与工具变量法对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行政审批制度“由繁入简”的改革,一方面缩减企业在参与行政审批过程中的制度性成本,从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提高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效率,从而引发市场的竞争效应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另一方面优化市场营商环境,使得在位企业愈发积极地参与生产、投资等经营活动,因而有利于其生产率的提高。本文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与分析,并且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政策优化建议:(1)科学出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策;(2)利用创新科技建设行政审批服务平台。与以前的研究文献相比,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把营商环境纳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生产率的机理分析之中。本文从中国政治制度层面解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同时把营商环境作为中介渠道探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路径。(2)实证检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由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理论、案例分析为主,存在的少量实证研究,缺乏利用更微观数据检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生产率的驱动力度的计量分析,本文收集并整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企业生产率进行研究。(3)分析异质性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企业所有制异质性、市场化指数衡量指标异质性、地级市距省会距离异质性、地方官员年龄异质性、生产率核算指标异质性等诸多特征的基础上,揭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路径。
其他文献
自2014年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放宽企业并购重组的政策后,我国掀起了新一轮并购热潮,随之A股市场商誉总值也成倍增长。为防止并购溢价过高导致商誉爆雷风险,我国引入“估值调整机制”作为并购契约的补充协议,实务中演化为业绩承诺补偿协议。在经历2018年大规模商誉减值之后,业绩承诺的实施效果再次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随着业绩承诺的广泛使用,该机制的弊端也开始显现,不少学者认为其已逐渐流于形式。因此Earn-o
能源是人类物质生活的重要保障,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自进入工业化以来,以天然气、煤炭、石油等化石类为主要燃料的能源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日益增长,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使得传统能源资源日益减少,已经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再加上传统能源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推广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动荡,逆全球化发展呼声层出,中美贸易战经过多轮磋商仍处于不确定阶段,这些无疑会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构成挑战。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正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将自身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经验优势、产能优势等转化为合作优势,提升自身贸易实力,带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主要是指在农作物和畜牧产业加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产品,农业生产机械化有利于防御自然灾害、实
建设“健康中国”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当前,癌症作为一个影响众多人口的疾病,成为了日益引起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但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很多因素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仍然有待探究。土地利用作为人类的主要活动方式,会对人口、经济、环境产生影响,土地利用存在着影响公共健康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探析土地利用对癌症发病率的影响。同时土地利用在影响公共健康中,会作用于环境质量影响公共健
随机波动率模型是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数设定的准确度是金融机构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价及价格预测的关键因素。金融市场根据金融产品价格波动率变动的规律,通过随机波动率模型刻画出隐含波动率曲面。当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经典的Heston和SABR金融随机波动率模型对隐含波动率曲面进行刻画,但随着高频交易应用产生金融大数据现象,如何准确地刻画金融资产价格的隐含波动率曲面,成为传统随机波动率模型研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入“快车道”,但人口城市化的进程一直滞后于土地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无序低密度的扩张现象,给城市带来了各种不良影响: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如何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城市蔓延的经济效应以及如何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作
近年来我国家庭的负债率增速惊人。2014-2018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同期家庭负债总额却增加230%。大量研究从劳动力流动、消费以及就业等视角入手,评估了家庭负债迅速增长的宏观经济后果。但罕有研究关注负债对家庭生活本身的影响。显然,中国家庭增加的负债,很大程度上用于家庭支出尤其是购房支出。这需要我们以更广阔的视角评估家庭负债的增加对人们福利水平的影响。本文从婚姻满意度视角切入,定量考察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家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达到了代际传承的顶峰时期,同时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大量由创始人向其继承人转移,家族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不得不进行代际传承。与此同时,在过去30年中,金融化趋势愈演愈烈,也对全球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中国经济又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实体经济的日渐衰弱和金融行业的日益火热使得大量非金融企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在经济建设早期释放出的增长势头逐渐放缓,消费倾向一度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我国中产阶级迅速增长,收入差异、城乡差异、区域差异随之不断的扩大,该种差异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居民消费中,在国际经济形势整体衰弱的情况下,增加消费以扩大内需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我国,消费支出的主流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地方政府财政民生支出正是财政政策强有力的手段,本文利用财政民生支出研究对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