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近代政商伦理关系比较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商伦理关系作为政治、经济、伦理等价值理念的集合体,深度反映和制约着人类文明进程。中国和英国分别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性国家,从中西比较视域检审两者近代历史上的政商伦理关系,对于透视历史和关照当代乃至未来文明走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英近代都曾出现过一股重商主义思潮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引领各自国家从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任务,在这个特殊的转型时期,其政商伦理关系呈现出不同的过渡型特点。通过从伦理学角度对中英近代政商关系的职业德性、制度伦理和伦理规则进行全方位比较,并加以案例剖析的佐证,由此缕析其整体伦理特性及其历史作用,为新时代政商伦理关系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镜鉴。首先,中英近代政商阶层的职业德性是构成其政商伦理关系的内在美德伦理因子,强调自律性的道德倾向。中英两国在经历千百年来纷繁复杂的历史沉淀之后,形成了形态各异的东西方两种伦理文化。中英近代官僚阶层和商人群体的价值取向散发出各自独特的品质,晚清官僚阶层在官本位思想主导下呈现出与商争利的价值主导,英国近代官僚阶层则在契约精神和宪政传统的影响下表现为与商互利的价值导向。从商人阶层德性分析,主要体现出以晚清商人的“绅商”精神和英国近代商人的“职商”精神为主的精神特质。从中英近代政商群体的职业德性的文化根基来看,由于晚清深受儒家伦理支配而其义利观突出见利思义的倾向,英国则在新教伦理的统摄下体现为以义统利的新型义利观和天职观。其次,制度伦理扮演政商群体内在德性及其外在互动规则的中介角色,突出表现为他律性的制度伦理规范。从相关政商制度伦理角度来看,晚清皇权专制的政治传统塑造出封建权力型商品经济,商人在政商关系中缺乏主体权利,依然强烈依附于封建政体及其官僚阶层;相比而言,英国近代在多元政治力量互相博弈的宪政政治结构中,经济上呈现出契约型商业经济特征,商人所具有的主体权利优势使其在政商互动中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从商业规范角度分析,由于中国古代商人是一种“无法之商”,直至晚清时期向“有法之商”过渡,并且其近代商业规范的移植性较强,政府掌握了建立商业规范制度的主导权;英国中世纪具有相对发达的商人习惯法,商业规范根据商人的商事活动而自发演变,商人成为制定商业规范的主体,并且在近代商法现代化进程中依旧扮演重要角色。在商业组织伦理层面,晚清官督商办企业在运营上主要表现为“权操于上”的规则导向、企业管理官僚化的倾向以及护商与剥商现象并存的两极化特点,勾勒出实质理性的强烈色彩;英国近代的特许公司由于具有经济与政治的二元属性、高度自治性和排他性等特点,伦理上带有浓厚的形式理性因子。然后,政商互动的伦理规则是政商美德伦理和制度伦理的外化形态,是一种介于自律和他律之间的伦理状态。在中英近代政商互动的伦理规则层面,晚清官僚与商人之间保持着一种“官主商从”的依附型伦理关系,商人对官员的依附与粘连成为其商业经营的政治保障,并且商人的政治缺位成为一种常态。英国近代官僚与商人之间形成一种独立型的互动伦理关系,并呈现出商人政治化的倾向,君主与商人之间集中表现出直接交易型的关系形态,同时商人对政治的直接参与使官商一体化现象尤为突出,而且行贿、院外游说等方式也成为商人间接干预政治决策的重要途径。从比较层面来分析,晚清时期以威权主导为其政商互动规则的伦理主线,而且商人缺乏独立的政治人格;英国近代则以利益至上的伦理规则为导向,商人能够保持一种相对独立的政治人格。与此同时,中英近代出现了绅商阶层流动的现象,晚清主要表现为绅商之间的对流,英国近代则主要突出商人向贵族的单向流动,这种现象深刻影响了二者政商伦理关系的性质与发展。再者,典型案例的剖析与比较。通过分别选取晚清时期的轮船招商局和英国近代的利凡特公司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以从微观层面观察其政商伦理关系的运作机制及其突出特征。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在晚清中央政府的特许下以官督商办的股份制模式运营,政府为招商局提供诸多政策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在官商互动中,官员因其政治逻辑使然而具有与商争利的价值取向,故此招商局的管理权把持在官僚手中,形成官权强于商权的态势,致使招商局管理官僚化并伴随官方的勒索现象。相比而言,利凡特公司作为英国近代早期的一家典型的特许公司,由英王颁发特许状而享有合法地位,垄断经营英国至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在其政商互动中,官僚乃至君主以互利为其主要价值导向,王室或政府在国家政策上对公司大力支持,公司也承担相应的义务,通常情况下,商人主导公司的管理权而使其能够保持独立运营,政商之间权责相对清晰。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可知,晚清政商关系的伦理困境在于其商业伦理政治化的显性特征,并且这种困境对民国时期的政商伦理关系产生了尤为深刻的影响。英国近代的政商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伦理的极化现象,突出表现为政治伦理商业化的特征,这不但为英国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英国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无限的动能。中英近代政商伦理关系显然都不属于良性的类型,它们的主要历史镜鉴价值对于当代构建新型政商伦理关系的研究和实践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具体来讲,在伦理指向上,应该主要聚焦于为追求公共善的国家与市场的伦理关系、追求公正善的政府与企业的伦理关系、追求职业善的官员与企业家的伦理关系。
其他文献
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批判。尽管社会批判不能提供现成的社会改良方案,但社会批判的缺席会导致对问题认识的不足,以致无法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在自由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问题面前,马克思从不在思辨的领域玩弄文字游戏,也从不简单堆砌前人的思想理论,而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武器批判社会现实,并在批判的过程中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未来趋势。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包含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多种矛盾,全球性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PKP)治疗AO-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60例AO-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采用Wiltse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KP治疗。记录患者手术创伤及出血情况、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两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此病多发于老年人,且容易复发,是最大的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创伤性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功能障碍。以往针对此类患者多给予保守治疗,但长期卧床疗程长,且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具有微创、操作简单的优点;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是
期刊
相较于其他立体显示技术,集成成像技术具有诸多优势,是未来立体显示的重要趋势。目前集成成像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三维重建图像的分辨率较低、观看时感受到的颗粒感较为严重,立体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主要研究面向集成成像光场视图的显著性检测技术,利用该技术对集成成像相机阵列所采集到的光场视图中的显著性目标进行提取,为后续立体内容生成部分的三维模型重建步骤提供良好的显著性目标片源。但现有的显著性检测方法在处理
今年年初达成的《中美经贸协议》第一章内容就有关知识产权。本文作者敏锐地观察到该协议中提到的地理标志和与通用名称,在两国法律法规中的定义存在某些不一致,并有可能在执行中出现相关问题。在比较了两国法律法规对这两个概念定义的异同之后,提出了应对建议。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我们希望引起业界关注并对此展开讨论,以利于中美经贸合作的顺利进行。
期刊
语言作为人处理自己与世界关系的重要中介,作为思维本身的要素,是现实生活的表现。一方面,通过语言,人们在进行认识活动中,不仅能够观念地掌握现实世界,而且能超越现实世界、追求和创造理想世界。另一方面,语言作为重要的认识中介,极大地提高了人的思维和实践的普遍性,也必然不断扩大人类认识系统中主体与客体相关联的领域,扩大人类赖以生活的世界的范围,实现人的发展。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计算机语言的应用、
自古以来,中外各国均有记载赦免实践,但赦免究竟为何物?为何赦免?赦免为何?如何赦免等?虽众说纷纭,却难道其实。同时赦免实践长期倍受争议,新中国成立以来赦免实践也很少,所以,赦免问题研究长期处于边缘“冷门”。回顾国内现有赦免研究百余份资料,虽然涉及赦免范围甚广,如刑法上“死刑赦免”、诉讼法中“赦免程序”、宪法中“赦免权”、国际法上“国际犯罪赦免”甚至财税领域“赦免”等问题,但是,实际上赦免研究主要围
主体性问题是关乎人与世界关系的既有总体性、又有根本性的哲学问题。人作为与动物相区别的存在物,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世界?我们应该怎样塑造我们的主体性?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一般来讲,古代哲学时期,主体并不是人,而是人主观臆想的、在客观世界背后的那个终极原因。人被动地从属于这个原因。中世纪哲学是人类将对神的信仰理论化、系统化的时期。神创造了世界,也决定人的命运,是毫无疑问的主体
城市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表征。截至目前,全球已有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国也是如此。可以说,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了城市社会,城市已然成为我们无法逃避的事实,它的发展和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现代性的条件下,城市空间生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非正义现象凸显,出现了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交通拥堵、传染病肆虐、暴力恐怖事件频发、贫富差距拉大、城市空间发展不平衡、市民城市权利缺失等严重
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传媒在国际传播的研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与其它新闻媒体相比较,出版领域的媒体更注重深耕细作,发展历史悠久,但是内容传播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传播速度较慢,对受众的自主选择能力要求较高,但其对社会的影响也更为深远和长久。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背景下,出版企业作为市场运作的重要主体,不可能、也不应该缺席。少儿出版作为我国出版业的中坚力量,在本世纪初开始了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