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荧光光谱法检测皮肤AGEs,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AGEs,探讨皮肤AGEs用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对临床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皮肤AGEs水平与肾功能进展的关系,为预测糖尿病肾病肾损害进展探索新的敏感、无创的检查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与内分泌科收治住院的患者,共173例。其中糖尿病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2014年发布的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以及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再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即DM组(单纯糖尿病)、DKD1组(糖尿病肾病,eGFR≥45 mL/min/1.73m2)、DKD2组(糖尿病肾病,eGFR<45mL/min/1.73m2)。对照组(NC组)51例,为同期于我院肾脏内科进行肾脏穿刺的肾功能正常、非糖尿病,年龄相匹配者。2、研究方法:(1)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等),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血,留取随机尿和24小时尿送至我院检验科,检测各项实验室指标(如糖基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血清肌酐、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入院次日于我院眼科行眼底检查;(2)所有观察对象入院次日下午于我院内分泌科进行皮肤AGEs的检测;(3)所有观察对象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血,规范保存,统一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GEs。结果(1)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BMI、DBP、TP、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皮肤AGEs、SBP、Scr、TG、TC均高于对照组;血清AGEs、Al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173例研究对象行皮肤AGEs与血清AGEs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皮肤AGEs与血清AGEs呈负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按慢性肾脏病分期将糖尿病肾病组分为DKD1组(eGFR≥45 mL/min/1.73m2)和DKD2组(eGFR<45 mL/min/1.73m2),同时与单纯糖尿病组DM组比较各项指标,其中DKD2组皮肤AGEs高于DKD1组,DKD1组皮肤AGEs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GEs在三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糖尿病组患者行皮肤AGEs与尿微量白蛋白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皮肤AGEs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84,P<0.01)。(5)皮肤AGEs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皮肤AGEs与年龄、Sc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正相关,与DBP、HbA1c、Alb、Hb呈负相关,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Scr是皮肤AGEs的独立影响因素;(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肤AGEs(0R=1.113,P<0.01)是糖尿病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7)在糖尿病患者中,皮肤AGEs检测糖尿病肾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1[95%CI(0.662,0.841)],AGEs的最佳切点值为77.90,其灵敏度为68.75%,特异度为71.43%,阳性似然比为2.41,阴性似然比为0.44。结论(1)皮肤AGEs较血清AGEs更稳定、可靠,使用荧光光谱法检测皮肤AGEs具有无创、经济、便捷等优点,更易被患者接受。(2)皮肤AGEs与尿微量白蛋白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正相关,荧光光谱法检测皮肤AGEs可用于早期筛查糖尿病肾病,联合监测皮肤AGEs、尿微量白蛋白及视网膜病变有可能提高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可靠性。(3)AGEs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皮肤AGEs的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