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le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组异质性侵袭性血细胞癌症,源于骨髓内恶性造血前体细胞的克隆性扩增,白血病细胞干扰正常血细胞的生成,导致贫血、感染、出血和其他症状及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更可能存在功能状态受损和共存疾病从而限制治疗选择,往往更难以治疗,并且老年患者的结局比年轻患者明显更差,所以AML老年患者的治疗具有挑战性。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老年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1年6月就诊的208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OS的危险因素。结果:(1)20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6(60~84)岁,男、女比例为:1.29:1(117:91)。FAB的分型情况:M04例(1.9%),M1 6例(2.9%),M2 74例(35.6%),M4 74例(35.6%),M5 34例(16.3%),M6 1例(0.5%),不能分类15例(7.2%)。依据ECOG评分,体能状态评分≤1分者37例(17.8%),2分者119例(57.2%),3分者48例(23.1%),4分者4例(1.9%)。结合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进行预后危险分层:预后良好40例(19.2%),预后中等34例(16.3%),预后不良86例(41.3%)。(2)137例患者拥有完整细胞遗传学资料,其中检出正常核型68例,后续可评价患者107例,根据细胞遗传学危险分层,预后良好核型者14例(10.2%),预后中等核型者102例(74.5%),预后不良核型者21例(15.3%),在各年龄分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3)。在后续107例患者评价中,预后良好核型者CR率76.92%,预后中等核型者CR率63.75%,预后不良核型者CR率42.86%,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2)。(3)176例(84.6%)患者可检测到基因突变,共检测到73种基因突变,中位突变数目为3(0-10)个,其中,91例(51.7%)患者有≥3种基因突变。突变频率在10%以上的基因有9个,分别为:DNMT3A(24.4%)、NPM1(19.9%)、TET2(17.1%)、RUNX1(15.9%)、ASXL1(15.9%)、FLT3-ITD(14.2%)、N-RAS(13.6%)、CEBPA(12.5%)、TP53(11.4%)。(4)208例患者中接受治疗者141例,其中诱导治疗方案采取3+7方案者33例;地西他滨联合化疗者43例(DCAG方案者40例,DAA者3例);单药地西他滨或阿扎胞苷者51例;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者11例;其他方案(临床实验)者3例。后续可评价患者132例,经诱导治疗后达完全缓解者76例,CR率57.60%。其中采取3+7方案CR率72.73%;采取含地西他滨化疗方案CR率76.20%;单药去甲基化方案治疗CR率34.04%;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者CR率40.00%,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CR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5)预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组、白细胞水平、是否为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体能状态评分、细胞遗传学分组、是否接受治疗、治疗方案、是否达完全缓解、是否含IDH1、是否含TP53基因突变均是影响患者0S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IDH1突变(HR=5.070,95%CI=1.755~14.647,P=0.003)、TET2突变(HR=1.893,95%CI=1.012~3.541,P=0.046)、TP53突变(HR=2.869,95%CI=1.123~7.333,P=0.028)、未达到CR(HR=3.479,95%CI=1.913~6.325,P<0.001)是影响老年AM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1)本研究中老年AML患者基因突变频率在10%以上的基因有:DNMT3A(24.4%)、NPM1(19.9%)、TET2(17.1%)、RUNX1(15.9%)、ASXL1(15.9%)、FLT3-ITD(14.2%)、N-RAS(13.6%)、CEBPA(12.5%)、TP53(11.4%)。突变基因按照功能进行分类结果显示主要涉及信号通路、DNA甲基化、染色质修饰等途径。(2)老年AML患者的治疗应当结合患者体能状态、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突变、是否为继发性AML等多项条件综合考虑,相比姑息治疗,适合治疗者建议选择个体化方案治疗,存在可干预突变情况下,可考虑含选择靶向药物方案治疗。(3)多因素分析显示IDH1突变、TP53突变、TET2突变、未达到CR状态是影响老年AM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对于数学这个学科来说,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通过理论学习,然后向学生们提供大量的练习题。让其通过大量的计算,在不停的演练当中,熟悉解题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分数乘除法对于刚刚接触的很多学生而言,总是感觉困难重重。老师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分数乘除法教学进行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当学生遇到新的分数乘除法题目时,就可以举一反三,有利于促进他们数学的思维发展,进而提高其数学解答能力。基于此,
为了比较NaClO消毒与液氯消毒的差异,实测了某水厂采用液氯、成品NaClO、现场制备NaClO消毒时管网消毒性水质指标沿程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消毒剂的杀菌消毒效果没有显著差异,3种消毒剂产生的有效氯沿管网水力停留时间呈一级反应动力学衰减,成品NaClO、现场制备NaClO消毒出水的有效氯衰减速率相当,液氯消毒出水的有效氯衰减速率偏高。液氯消毒时管网起点pH低,沿途升高,NaClO消毒时相反。
精密极薄带具备优异的精度、耐蚀性、表面光洁度等性能。随着微制造、微电子等高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极薄带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但是极薄带轧制生产中仍然存在成材率低、残余应力大、局部泡泡浪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人们对极薄带生产的深入研究,促进精密极薄带轧制理论的发展,主要综述极薄带轧制力理论、最小可轧厚度理论、极薄带塑性变形理论、辊系弹性变形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综述进行分析,发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妇安颗粒中原儿茶醛、阿魏酸、肉桂酸、桂皮醛、羟基红花黄色素A、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延胡索乙素8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CCLAIM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结果:原儿茶醛、阿魏酸、肉桂酸、桂皮醛、羟基红花黄色
<正>化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拓展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一、利用实验教学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要根据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借助典型的化
期刊
目的分析儿童保健+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儿童性早熟(PP)的影响。方法将68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纳为K组和E组各34例,K组给予儿童保健+健康生活方式干预,E组给予常规儿童保健知识干预,对比2组应用价值。结果干预后,K组健康生活方式、性早熟知识评分明显高于E组(P<0.05);心理评分明显低于E组(P<0.05);躯体功能评分、社会能力评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E组(P<0.05)。结
<正>引言“前识字”“前阅读”“前书写”同为大班幼儿阅读与书写准备的主要内容。尽管“前识字”相较于另外两者在幼儿园大班阶段的深入开展,显得可有可无,在家长的观念中却占据了幼儿学习的主要位置。(一)能力扫描:初测前识字水平在实施干预前,我以《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书中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发展的三个阶段为参考,采用调查法、作品分析法以及观察法,对P园大班段(下学期初始阶段)114名幼儿前
期刊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遗症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的有效分析。方法:将2020年1月到2021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8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血清神经因子、各项神经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
<正>高中英语和初中英语进行对比,不仅教学内容多,而且难度增加。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方法和习惯等已不再适应高中英语学习,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有效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实现初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以及教学方法的过渡,是高中英语教学开始阶段的核心工作。一、增强初高中英语衔接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