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蒙医外治法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现代经皮给药制剂技术,研制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新剂型小儿退热蒙药复方制剂。本研究中对蒙药三臣丸进行剂型改进,并对其药效学、作用机制、安全性、质量标准以及稳定性进行系统的评价,为临床用药和研发该药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方法:1三臣小儿退热贴提取工艺研究:以羟基红花色素A含量和出膏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红花有效成分提取工艺。2三臣小儿退热贴制备工艺研究:以感官综合评价和粘附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试验法,筛选三臣小儿退热贴基质处方。3三臣小儿退热贴体外平价研究,释放度实验:以羟基红花色素A累计透过率(Qn%)为指标,评价该制剂药物释放度;体外透皮试验:以24h单位面积羟基红花色素A总透皮量(Qn)为指标,通过体外透皮试验,选择透皮促进剂的最佳比例。4三臣小儿退热贴药效学评价研究,预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臣丸组、三臣小儿退热贴组等4组,除正常组以外其余大鼠采用干酵母皮下注射致发热模型,造模成功后第4h、7h给药组分别给与相应的药,每隔1h测量大鼠体温一次,共测10次。计算体温最大升高度(Δt)和体温反应指数(TRI6)为指标,比较三臣丸口服给药和经皮给药疗效。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作用研究: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臣小儿退热贴高、中、低剂量(生药1.6、0.8、0.4g/kg)组、阿司匹林(100mg/kg)组、空白组(即基质贴)等7组。建立干酵母致热模型,第4h、7h各给药组分别给与相应的药。每小时测一次体温,共测10次。绘制平均升温曲线图,计算Δt和TRI6,评价量效关系。5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作用制机研究,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发热关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6、CRP含量,评价对发热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发热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TNF-α和COX2的mRNA表达水平,评价对发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采用UPLC-QE-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寻找血浆中与发热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究三臣小儿退热贴对这些内源性成分的调节作用,推断其可能的代谢通路。6三臣小儿退热贴安全性评价研究:以红斑和水肿程度为指标,评价对大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的刺激性;以红斑和水肿程度以及全身性过敏反应为指标,评价过敏性。7三臣小儿退热贴质量标准评价研究:薄层色谱法对该制剂中的人工牛黄和天竺黄进行定性鉴别;照《中国药典》贴剂稳定性方法对该制剂含膏量、重量差异、赋型性粘附力等项进行检查;HPLC法对该制剂中HSYA和胆酸、去氧胆酸进行含量测定,建立质量标准方案。8三臣小儿退热贴稳定性考察:照《中国药典》方法对该制剂加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1 红花药材最佳提取工艺为以15倍60%乙醇为溶剂,提取3次,每次浸泡1h。2三臣小儿退热贴最适宜基质处方为N46:甘羟铝:酒石酸:甘油-7:0.15:0.15:30。3 该制剂中HSYA的释放度Q12%为50%,Q24%达到90%。氮酮使用量2%时,促透作用最强,HSYA的Q24为65.37μg/cm2。4药效学评价预实验:造模第4h时,与正常组比较各造模组大鼠体温均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Δt和TRI6均降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臣小儿退热贴组大鼠Δt和TRI6低于三臣丸组,并有显著差异(P<0.01),三臣小儿退热贴的解热作用较三臣丸提前2h出现。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作用研究:干酵母致热4h造模完成,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Δt和TRI6均降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三臣小儿退热贴高、中剂量组大鼠Δt低于阿司匹林组;三臣小儿退热贴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基质贴组TRI6高于阿司匹林组(P<0.01)。与空白基质贴组比较阿司匹林组和三臣小儿退热贴低剂量组Δt无差异;阿司匹林组和三臣小儿退热贴高、中剂量组TRI6低于空白基质贴组(P<0.01)。5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发热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CRP含量均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空白基质贴组大鼠血清IL-6无差异外,其余各给药组L-6、TNF-α、CRP含量均降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除三臣小儿退热贴中剂量组IL-6无差异,其余各给药组L-6、TNF-α、CRP含量均高于阿司匹林组(P<0.01;P<0.05);与空白基质贴组比较除三臣小儿退热贴低剂量组CRP无差异,其余各给药组L-6、TNF-α、CRP含量均低于空白基质贴组(P<0.01;P<0.05)。6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发热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TN F-α、COX-2基因表达上调,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臣小儿退热贴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TNF-α、COX-2基因表达下调,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血浆中已鉴定出7种潜在血浆生物标志物,即Ketoleucine、SM(d17:1/24:1(15Z))、SM(d18:1/24:1(15Z))、SM(d18:1/18:1(9Z))、PC(16:0/14:0)、PC(18:0/15:0)、PC(16:0/16:0)等 7 种潜在血浆生物标志物含量均上调(P<0.01或P<0.05);三臣小儿退热贴对7种生物标志物均呈显著性回调以外还提高血浆中牛磺酸和异柠檬酸的含量(P<0.01或P<0.05)。代谢路径分析发现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乙醛酸和二元酸代谢,柠檬酸循环,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亚麻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鞘脂代谢等代谢通路与三臣小儿退热贴治疗干酵母致热大鼠退热作用相关。6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对皮肤无过敏性。7人工牛黄和天竺黄的薄层鉴别结果显示,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一般检查结果显示该制剂平均含膏量为10.38g,初黏力10号钢球以上,持黏力为10s以上,重量差异和赋型性均符合规定。HSYA和胆酸、去氧胆酸含量分别为0.03%、0.26%、0.27%。8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三臣小儿退热贴质量6个月内基本稳定。结论:红花药材提取方法稳定、重复性及准确性很好,简便可行,可用于三臣小儿退热贴的提取。以筛选配方制备的三臣小儿退热贴性状良好,粘弹性适中,活性药物成分的释放度良好。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具有平稳解热作用,解热作用较三臣丸好,作用与剂量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血清与发热有关的细胞因子产生或加速降解,同时下调体温调节中枢中发热相关基因表达而起到解热作用。从酶抑制、脂肪代谢、氨基酸及能量代谢等多层面协同,多靶交叉作用有关。三臣小儿退热贴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过敏性,可以多次、长期使用。根据质量评价结果拟定质量标准草案,含膏量限暂定为每片不得小于9.8g,初黏力检查的钢球下限暂定为9号钢球,持黏力下限暂定为9s,HSYA的含量暂定为每1g膏体中不得小于0.25mg,胆酸和去氧胆酸的含量为分别为每1g膏体中不得小于2.Omg。重量差异和赋型性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三臣小儿退热贴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无阴性干扰。综上本课题研制的三臣小儿退热贴安全、有效、使用方便,质量稳定,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