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研究生教育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硕士生的学习质量是硕士教育质量的核心,而科研学习投入不仅是硕士生过程性学习质量的重要表征,更是科研能力的关键性预测因素。以往研究主要关注硕士生满意度、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结果性变量,本研究重点放在过程性指标——科研学习投入上,探索校园内部场域中导师支持和同伴支持对硕士生科研学习投入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聚焦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硕士生科研学习投入水平现状如何?第二,不同背景的硕士生科研学习投入表现出哪些差异?第三,导师支持和同伴支持对科研学习投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四,校园社会支持对科研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如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首先,运用文本分析法探究科研学习相关制度要求;其次,运用量化研究方法分析导师支持、同伴支持对硕士生科研学习投入的影响效应;再次,采用结构方程路径分析方法探究校园社会支持对科研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我国一流大学硕士生科研学习投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依次递减。科研学习制度建设仍有待完善,尤其是硕士生学位获得与论文发表相挂钩的科学性有待商榷。第二,科研学习投入受到多层因素的影响,在背景因素中,硕士生科研学习投入在性别、本科阶段就读院校、读研动机和家庭居住地等方面出现了群体差异;在科研组织因素中,硕士生科研学习投入在导师人才层次、例会效果与论文发表要求方面也存在差异,师门规模和结构对科研学习投入的影响较为复杂。第三,导师支持和同伴支持对硕士生科研学习投入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导师支持主要分为自主与情感支持和导师指导,其中导师自主与情感支持的预测效应更大;同伴榜样支持和任务支持能够直接影响硕士生科研学习投入,而同伴情感支持需根据具体情境分析。Amos路径图显示,校园社会支持不仅直接影响科研学习投入,还通过科研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影响科研学习投入。总之,本研究发现校园社会支持对硕士生科研学习投入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最后,鉴于硕士生科研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分析和校园社会支持对科研学习投入影响过程分析,本研究从院校层面、导师层面、同伴共同体以及个体层面就提升硕士生科研学习投入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