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昼夜节律紊乱C57BL/6J小鼠肝脏及脑中褪黑激素表达的影响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sw3_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对昼夜节律紊乱C57BL/6J小鼠肝脏及脑视神经交叉上核中褪黑激素表达含量的影响,研究针刺对脑视神经交叉上核、肝组织中褪黑激素含量节律变化,探讨针刺对昼夜节律紊乱C57BL/6J小鼠睡眠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采取360监控设备记录的方法对C57BL/6J小鼠的自主活动和站立进行监测和记录。准备C57BL/6J小鼠144只,将144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针刺肝俞组、非经非穴组,每组36只。按照光暗交替同步驯化(Light:08:00-20:00 Dark:20:00-08:00),驯化一周后通过Roman Yasenkov等短时间剥夺协议2h/2h光刺激造模法获得昼夜节律紊乱小鼠模型。其中,空白组在针刺期间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只造模不针刺(在针刺干预时捆绑固定于自制小鼠捆绑器上);针刺组于每天下午15:00对针刺肝俞组与非经非穴组予以电针干预15分钟,电流强度为0.2m A,频率为15Hz,连续电针5天,针刺双侧肝俞穴时向内下方斜刺0.4cm处,非经非穴位点(双胁下固定)时向内下方斜刺0.4cm处。采用RT-q PCR和Elisa法每两个小时分别检测小鼠脑组织及肝组织中褪黑激素的表达水平。结果:1.通过动物行为轨迹分析系统,对小鼠的昼夜活动情况进行方差分析,小鼠造模前各组之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白天:模型组、针刺肝俞组与非经非穴组与空白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针刺肝俞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夜间:模型组、针刺肝俞组与非经非穴组与空白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针刺肝俞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2.通过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小鼠24h脑及肝组织中的褪黑激素节律变化,结果显示脑中SCN内MTmRNA表达:空白组呈现明显的节律性震荡(P=0.01<0.05)、模型组基因表达无节律性震荡(P=0.74>0.05)、针刺肝俞组基因表达恢复节律性震荡(P=0.01<0.05)、非经非穴组基因表达未恢复节律性震荡(P=0.69>0.05);肝组织中肝组织内MT表达:空白组呈现明显的节律性震荡(P=0.0005<0.05)、模型组基因表达无节律性震荡(P=0.85>0.05)、肝俞组基因表达恢复节律性震荡(P=0.00049<0.05)、非经非穴组基因表达未恢复节律性震荡(p=0.84>0.05)。3.RT-qPCR法检测脑(SCN)内褪黑激素表达,空白组最高点出现在22点至2点之间,0点为其最高点,最低点出现在10至14点之间,12点为其最低点;模型组最高点出现在22点,最低点出现在4点;针刺肝俞组最高点出现在22点至2点之间,0点为其最高点,最低点出现在10至14点之间,12点为其最低点;非经非穴组最高点出现在0点,最低点出现在2点。针刺肝俞组与空白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空白组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针刺肝俞组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4.Elisa法检测肝内褪黑激素表达,空白组最高点出现在12点至16点之间,14点是最高点,最低点出现在2点至6点之间,4点是最低点;模型组与非经非穴组最高点出现在14点,模型组最低点出现在10点、非经非穴组最低点出现在18点;针刺肝俞组最高点出现在12点至16点之间,14点是最高点,最低点出现在2点至6点之间,4点是最低点。针刺肝俞组与空白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空白组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针刺肝俞组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肝俞可以恢复昼夜节律紊乱小鼠脑及肝组织中褪黑激素节律性震荡,外周肝的节律性震荡可能影响中枢脑SCN节律性性震荡是小鼠睡眠调节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针刺结合灸贴调控miR-126改善正常高值血压大鼠主动脉重构的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选取实验大鼠48只,将40只健康雄性Dahl盐敏感大鼠(D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模型组、针刺组、针刺+灸贴组、非经非穴组;空白组为健康雄性盐抵抗大鼠(SS)8只,采用8%Na Cl高盐饲料喂养,建立正常高值血压模型。空白组与模型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针刺组接受电针刺激“足三里”、“曲
目的:本次实验是以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制备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观察针刺穴位配合自制的蹊径通脉汤对心肌梗死大鼠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相关蛋白Kir6.1、Kir6.2的相关作用,研究针刺结合蹊径通脉汤对心肌梗死改善的可能机制,为实现研发心肌梗塞新治疗手段提供实验数据基础。材料与方法:以65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在所有大鼠的四肢内侧根部皮下进行一次性多点位注射生理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对循经取穴针刺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人工检索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相关期刊和报纸,收集近十年公开发表的循经取穴针刺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提取数据后应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即定量系统评价。进行Meta分析时,应首先进行异质性的检验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通窍法对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鼻通气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并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肺经蕴热证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8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口服通窍鼻炎片1个月,治疗组口服以清热活血通窍法为治则的鼻舒合剂(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1个月。分别
目的:本实验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肾损害(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动物模型,应用灸药结合,即中药贴敷神阙穴配合内服组方(金匮肾气丸合五子衍宗丸加减),对DN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性治疗,并以单一内服中药组方(金匮肾气丸合五子衍宗丸加减)及单一外敷神阙穴为对照,旨在通过检测模型大鼠血糖、肌酐(Scr)、尿素氮(BUN)、血脂以及用蛋
目的:采用Meta的方法分析中药联合L-T4与单纯L-T4相比,在改善患者症状、TC、TG及甲功水平的疗效评价,为中药治疗甲减伴血脂异常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材料与方法:1.使用电脑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INA DATA)、维普数据库(CQ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立之日起到2020年7月15日。2.设定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
研究目的:明确冠心病PCI手术导致患者抑郁的心理原因,辨析PCI术后抑郁患者的中医情志特点,以此为PCI术后伴抑郁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和中医治疗方案。研究方法:1、深度访谈法:对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6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部就诊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6人进行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关联比较等质性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个案静态分析以及跨个案动态分析。2、统计分析法
目的:本实验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功效的双参活血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进行干预,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及细胞自噬相关因子LC3、p62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探讨双参活血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缺血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60只大鼠随机法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剩余的50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进行急性心肌缺血造模,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采用随机法分到
目 的:通过数据挖掘总结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症的配穴规律,观察高频配穴方案及“四关穴”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揭示腧穴的治疗作用与配穴规律。为以后临床应用针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与研究参考。方 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作为本研究文献来源。以“(产后郁证or产后抑郁症or产后抑郁or产褥期郁证or产褥期抑郁症or产褥期抑郁)an
目的:基于PPARγ信号通路考察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糖脂代谢的影响,明确黄芪、葛根配伍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机制,揭示黄芪、葛根配伍发挥的药效特点,为糖尿病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86只雄性SPF级SD大鼠,以46 mg/kg体重剂量给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浓度为2%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按照血糖因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47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