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谍》是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创作后期的一部政治小说。《间谍》以1894年2月15日发生在伦敦格林威治公园的一起真实爆炸案为背景。康拉德将故事的主要事件设计成对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攻击,无疑是对时间发起的挑战,康拉德的时间哲学也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间谍》自1907年发表以来,很多评论家对这部作品进行了丰富的解读。英国批评家利维斯尤其高度评价了康拉德的这部政治小说,他认为《间谍》是康拉德献给英语小说的经典之一。本文从时间的角度试图诠释康拉德表现的时间观。时间是20世纪以来西方文艺领域内最令人关注的一个话题,对时间的复杂设置和精妙运用是现代小说浓墨重彩之处。纵横交叉、纷繁复杂的时间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小说本身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对文本时间的解读也是理解小说内容本身的一种重要途径。康拉德以其自身对时间的敏感,紧紧地把握工业文明时代下各思潮的精髓,勇敢地突破了小说创作中时间对叙述的限制。 论文的第一章探讨了《间谍》中表现的机械时间和丰富的循环时间。机械时间以时钟为体现。康拉德在作品中赋予大量的时钟描写;时隐时现的时钟嘀嗒声,以及人物对时钟的不同方式的关注贯穿整部小说。机械时间的代表毫无疑问是格林威治天文台。它既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也是抽象人为时间的具体表现。它以理性的、科学的方式表现标准时间。论文探讨了康拉德对机械时间的认识。此外,作品中也表现出丰富的循环时间。正如康拉德在其他作品里用大量反复出现的意象,如海洋、黑暗、非洲的河流等自然描写来表示循环时间一样,在《间谍》中,微弱的“煤气灯”,黑压压的“黑暗”等意象反复循环,使叙述者和读者都历经了循环时间观。通过对循环时间的呈现,康拉德表现的是时间的倒退。他刻画了一个人类退化成各种动物的史前社会,人类就像动物蜷缩、蠕动于黑暗中,看不到工业文明时间的线性前进特征,时间表现的是急剧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