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雅克卢梭《遐思录》中的水与山及其道家思想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yla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既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也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身为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涉及了政治、音乐、教育等多个领域,其作品的表现手法也包含有自传、小说、书信、散文等等。在众多西方政治学著作中,他的《社会契约论》是最早被翻译引进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的作品之一。从1898年开始在中国得到翻译,到第一部最完整的译本(1900年至1902年由杨廷栋完成),再到2010年王晓玲的《让·雅克卢梭在中国》一书,诸多对卢梭进行的学术研究都证明了他的思想在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作者在无法全面地涉及他所有著作的情况下,选择了他的最后一部散文作品《孤独者的遐思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新爱洛伊斯》和《忏悔录》为基础,提炼出卢梭作品中自然风景的两大主要元素:水和山。之所以选择这三部作品,是因为在本文作者看来,卢梭在对这三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往往有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共通之处。如《孤独者的遐思录》中,圣皮埃尔湖的粼粼波光折射出他对逝去的光阴和往日的幸福的无限怀念。他静静地躺在小船里随波而流,聆听和感受波涛荡漾,对母爱的渴望油然而生;《新爱洛伊斯》中,阿尔卑斯山区幽静怡人的环境揭露了他对逍遥自由生活的向往;《忏悔录》中,当社会将他驱逐,群山环抱下的Ermitage为他提供了短暂的避世之所,他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回忆都在这里,只等待他去挖掘,使昔日的幸福又重现往日的鲜艳。卢梭试图通过他的文字让自己的灵魂在读者的眼中是透明的:现实生活是孤独的,却是达到精神升华的必经过程。他的自负不是一种盲目的骄傲,却在当时不为人所理解,一个失去家庭的孩子走上了光荣之路,一个学徒成了虔诚的忏悔者,一个游历过巴黎、罗马盛世气息的流浪汉成了避世的思想家。社会误解了他,他只能回归自然母亲的怀抱,将满腔热情寄予山水之间,大自然是他的最忠实的聆听者,他也将自身融于其间。这使我们联想到了中国道家的老子所提倡的回归自然和天人合一以及庄子的逍遥游和心斋。我们无法断定卢梭是否受到过道家思想的影响。但是,明清时期,欧洲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他们一方面传教,一方面向国内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正在兴起的启蒙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浪的作用。中国思想、中国哲学,儒家和道家思想,对当时法国知识界、作家和思想家都曾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对他们认识、理解世界和生命,提供了新的参照、新的方式,对促进他们的艺术创造和思想建构都具有重要的、积极的影响。《道德经》成为最早一批被翻译成法文的中国作品,(Jean Francoise Foucquet约于1729年完成了拉丁文和法文合译本《道德经译注》)。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参与撰写《百科全书》的作者也对中国文化有过研究。从这个意义上,印证了一句古老的格言:”光自东方来"(ex oriente lux)"。而卢梭作为百科全书派之一,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或许,卢梭的创作便是在道家的”东方智慧之光”照耀下展开的。文章的第一部分分为两个章节:首先概述了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概念,包括《圣经》中、中国古代传说中以及哲学辞典中对自然的定义。然后,集中阐述了卢梭作品中对自然的理解。其次是中国道家文化中自然和五行的定义。在第二个章节里,我们将研究卢梭作品中水的特征及其功能。这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里,我们都将引用卢梭作品中有关水的文字,并与《道德经》、《庄子》两部作品中有关水的描写进行对比,归纳出他们的共通之处。首先,我们从母性的水出发。水作为生命之源,在东西方文化中都被视为万物之母。卢梭幼年丧母,对母爱的渴求溢于言表,甚至对华伦夫人的依恋都是一种寻求母爱的表现。卢梭偏爱湖水和小溪胜过江河和海洋,因此,他笔下描绘的水往往是温柔的、宁静的、女性化的。而老庄笔下的水也同样是阴柔的。其次,借助水的镜面效应,水面倒映出的不仅仅是他的个人形象,同时也回放了流水般一去不复返的过往,从而使他透视内在,自我反省,让灵魂像水一样清澈透明。看似纯净无物的水往往可以包罗世间万象。老庄的提倡的与世无争、上善若水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有这个意思。然而,水倒映出的过往是充斥着痛苦的。因为卢梭的一生历经沧桑,颠沛流离。读者通过卢梭在水中的倒映可以感受到他生命中的痛苦:被世人曲解,被社会驱逐,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自爱甚至自负的心理一直在煎熬卢梭敏感的心。他不知不觉地给自己构建了一个无形的监狱,唯一的囚犯就是他自己。水既是一道保护他的屏障,也是他无法逾越的围栏。这也是水带来的痛苦。为了战胜这种痛苦,他选择遗忘。在这一阶段中,水又发挥出了它的另一种功效。无论在古希腊罗马传说中还是在西方宗教仪式中,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具有洗去前尘,净化身心的功效。换言之,就是让人们遗忘。在卢梭笔下,水净化了整个大自然,让它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而置身其间,他本人也忘却了尘世的痛苦,达到了心醉神迷的状态。正如庄子所说:“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谓之入于天。"遗忘了痛苦之后的卢梭试图进入逍遥游的自由状态,找寻游的幸福。我们将会看到“游”之于卢梭的三种不同表现方式:在水中游泳、在自然风景中思想的神游以及跋山涉水的长途旅游。而庄子所主张的逍遥游同样也体现了这三种“游"的方式。在“游"的过程中,卢梭回想起了过去的短暂美好时光,渴望回归自然、重拾美好的情绪加剧。恰如老子所说的复归于婴儿,回到生命的原点。在这里,起点也就是终点。在本章节的最后,我们还将把卢梭笔下的水与老庄的水进行对比,找到三个比较典型的差异:卢梭的水是精致细腻、细节化的,老庄的水相对是气势磅礴、粗犷的;卢梭的水是静态的,老庄的相对是动态的;卢梭的水是有季节性区分的,老庄的相对是模糊一体的。我们同时也会从地理位置、生活环境、人生经历等角度分析这些差异出现的原因。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卢梭笔下山的特征。首先,我们谈到了他作品中的岛屿主题,作为论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过渡。因为岛屿其实是被水包围的小山,是山与水的和谐一体。然后,我们概括出卢梭笔下的山或者山区经常出现的几个元素:树木、花草、乡村。这几个元素的频繁出现,并非偶然。结合卢梭的生活经历,我们会发现这些元素是卢梭梦想中美好生活的载体。它们抚慰了作家受伤的心灵,承载着他对往昔的美好回忆、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如果说卢梭笔下的水是包围的、收缩的,那么在这个部分的第三章中我们要谈到他的山往往是扩张的、伸展的。《孤独者的遐思录》中第一次提到的山(Menilmontant)就是作家思想发生巨大转折、精神得到升华的场所。包括在《忏悔录》中多次提到过的阿尔卑斯山都被作家描绘成了人们挣脱世俗枷锁、获得自由、灵魂升华之处。因为,山是向上伸展的,是联通天与地的纽带。在道家思想中也是如此:人在山中修身养性,通过一定的修炼,方能成仙(人+山=仙)。除此以外,在第四个章节中,卢梭的山是让人得到休憩和抚慰的场所。在森林里的绿荫下,他达到了彻底放松和忘我的状态,感觉像空气一样透明和自由。山中的幽雅环境为他提供了遐思的广阔空间。老庄的观点也同样认为大自然的纯净山水有益于身心健康、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中国古代诞生了许多山水画家和田园诗人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五章中我们将发现卢梭的山也是引人遐想的空间。想象力对于卢梭是必不可少的一剂止痛药,是对现实生活缺失的一种补偿。在想象空间中,他可以挥洒自如、天马行空、游刃有余。庄子也是一位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家。作为漆园吏的庄子生活在山中,大山丰富了他的想象。大到鲲鹏,小到知了,山中的动植物往往是他创作的源泉。然而,山中的修身养性也是孤独的。在第六章中,孤独对于卢梭与其说是痛苦,不如说是一种幸福。长时间独自一人在山间漫步遐思,让作家感到真正地与大自然合二为一,透过孤独,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在这部分的最后一章中,我们做了一个小总结:如果把水比作普鲁斯特的那杯椴花茶,那么山就是那块玛德琳娜小蛋糕,山水合一的时候,美好的回忆奇迹般地涌现,作者便会感受到渴望已久的幸福。论文的第三部分进一步地阐述山水合一与幸福的关系。第一章我们就明确提出卢梭的观点:幸福是存在的,它不在别处,就在人们自己身上,但是却很难获得。第二章具体地谈到了卢梭和道家共同的三个幸福的根源:质朴的生活、大自然和乡村以及孤独和心斋。在最后一个章节中,我们发现在当今法国出现的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人们从繁华都市走向偏远山区,寻求远离都市喧嚣的生活,享受隐居的乐趣。这在中国的年轻人当中,也有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宅"在家中,不与外界社会接触。相信本文对于这一新的社会现象也有一定帮助。民族问的文化关系和交流,在某种程度上,是哲学思想、精神传统的关系,是哲学思想的交流。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主题学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旨在透视作家在面对自然景观时的心理状态和哲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找出卢梭作品中折射出的道家老庄思想,寻求东西方思想家在精神上追求自我超越、探索人生幸福方面产生的共鸣。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同伴互助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大。笔者以《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英语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下称《考纲》)话题为依托,以评比展示活动为载体,搭建不
分析碾压式堆石坝堆石料压实过程中堆石性质、级配、施工机械、铺筑厚度、压实遍数、加水量、气候条件等对压实的影响 .对工程中采用孔隙率作为堆石料的压实标准进行讨论 ,认
目的评价原位肝移植联合胰头及十二指肠根治性整块切除(Whipple法)治疗Ⅳ型肝外胆管癌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Ⅳ型(Bismuth-Corlette分型)肝外胆管癌侵犯肝内二级胆管及胆总管胰
本文通过多种生长函数的拟合和比较,选择了Richards生长函数作为开化不同立地指数等级下杉木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的基本模型。从拟合参数可知,不同立地条件下
本论文运用成矿系统和多因复成成矿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天马山硫金矿床及其外围地区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控矿构造系统及构造地球化学特征,以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靶位优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湖南长沙地区育龄期女性生殖健康状况。方法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1 010名20~49岁育龄期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常规妇科检查及阴道超声,将数据进行统计学
任何成功的广告 ,总是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形式如色彩、声音、画面等方面有机结合体。文章先以Austin及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 ,探讨广告的言语行为表现方式及技巧 ,然后
传统税负转嫁理论是似是而非的。"税负转嫁"只是商品生产经营者转嫁经济负担,补偿成本费用的一种形式,它与国家是否征税事实上是无关的。税负转嫁的经济实质是与纳税人追求尽可能
本文试图从赏识教育的内涵解析入手,通过对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质以及时代价值的解读,以期澄清人们对赏识教育的误解,为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