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鸭胚传递的鸭副黏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m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副黏病毒病(鸭源新城疫)是由鸭副黏病毒(鸭源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以腹泻和神经症状,腺胃黏膜局灶性出血或溃疡,肠道黏膜出血及胰腺或脾脏有白色坏死点为主要特征。鸭发病日龄多集中在5-8周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可达20%-60%和10%-15%,个别鸭群两者均高达90%以上。一般认为副黏病毒主要通过病禽的胴体、内脏、排泄物或分泌物以及污染的饲料、水源、草地、用具等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眼结膜进行水平传播。2008年本实验室从表现疑似副黏病毒病症状的一日龄雏鸭和死亡鸭胚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生物学特性试验、RT-PCR方法扩增F基因片段确定分离毒株为副黏病毒。因此我们推测鸭副黏病毒可以经胚蛋垂直传播。本研究对2008-2009年表现类似副黏病毒病症状的一日龄雏鸭和死亡鸭胚进行了副黏病毒的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4株鸭副黏病毒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性研究。致病指数MDT和ICPI测定结果分别为50.4-58.0 h和1.68-1.75,表明分离株均为强毒株。致病性试验显示,代表毒株对不同日龄雏鸭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70%-100%和20%-100%。采用RT-PCR对4株分离株F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间同源性在99.8%-100%,与本实验室之前从肥城地区1日龄雏鸭中分离到的SDFCH株同源性最高为99.5%-99.8%,与其他鸭源、鸡源、鹅源、鸽源NDV同源性分别为88.1%-98.4、88.4%-98.7%、88.6%-97.6%和90.8%-94.8%;遗传进化分析表明,4株鸭副黏病毒与SDFCH位于同一分支,均属于基因Ⅶd型。分离毒株与SDFCH株间高度同源,遗传关系高度相近,推测可能与这些毒株经鸭胚传递有关。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NDV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共设计合成了19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分离毒株SDWF02全基因组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DWF02全长15192bp,在NP基因5’非编码区存在6bp插入,与GenBank上公布的NDV基因Ⅴ-Ⅶ、Ⅸ型全基因组长度相同,包含3’前导序列、5’尾随序列和6个开放阅读框,基因排列顺序为3’-NP-P-M-F-HN-L-5’。SDWF02基因3’端前12个核苷酸与5’末端12个核苷酸互补配对,各基因起始、终止序列与其他NDV相应序列高度同源,NP-P、P-M、M-F、F-HN、HN-L各基因间区的序列长度依次为1bp、1bp、1bp、31bp和47bp。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SDWF02与近几年国内外分离的基因Ⅶ型鸡源GM、chicken/China/Guangxi9/2003、chicken/China/Guangxi11/2003,鸭源Muscovy duck/China(Fujian)/FP1/02、Laying duck/JSD0812/2008,鹅源ZJ1、SF02同源性较高,在97.0%-97.3%之间;与其他基因型NDV毒株及传统Lasota、F48E9、Mukteswar等同源性较低仅为82.8%-89.1%。此外,与其他毒株相比,SDWF02在NP蛋白的168、441、470位,P蛋白的18、34、47、59、127、146位,M蛋白的42、100、140位,HN蛋白的36、111、439、443位及L蛋白的421、578、583、659、1866、1930位发生了自身所特有的氨基酸替代,推测可能是这些氨基酸的出现导致了该毒株可以经鸭胚传递。
其他文献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日臻成熟,云审计模式也逐步成为审计业发展的趋势所在.但在云审计发展过程中,传输数据的安全性也逐步成为制约云审计发展的问题所在.基于此,首先对
目的:探究益肾固元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0月,从肾病综合征患者中选择64例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其姓氏拼音首字母先后顺序编号,随
本文采用引发格氏试剂的一种新方法来合成三苯基氯化锡,并采用沸点更高的四氢呋喃代替乙醚作溶剂,用此方法制备的格氏试剂合成三苯基氯化锡可缩短引发时间,还可以提高格氏反
环己酮生产采用以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环己烷氧化采用五釜连续无催化空气氧化工艺,环己醇脱氢采用低温脱氢工艺技术,整个工艺技术先进、原料易得、原材料消耗低,经济效益较好
本文通过对污水中氨氮的测定实验,探讨了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合试样测定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比实验,确定了一组最佳的实验条件,在此条件下测得的吸光度值最为准确.
以米糠蜡为主要原料,进行米糠蜡涂膜保鲜剂的工艺条件优化并研究其对金桔的保鲜效果.试验以金桔好果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究米糠蜡涂膜剂的最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