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亚大陆碰撞造就了青藏高原著名的冈底斯成矿带,前人对带内斑岩型铜矿进行了系统研究,却忽略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且与斑岩系统关系密切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弄如日金矿是冈底斯东段发现并评价的首个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对该矿床详细解剖研究,能够识别发育于后碰撞伸展环境和经典弧环境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异同点,完善陆-陆碰撞背景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模型。弄日如金矿床产于林布宗组地层中,矿物组合以金、银、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为主,构成了Au-Ag-Sb-As元素组合,同位素研究表明物源包含岩浆S和上地壳与地幔混合俯冲带岩浆作用Pb;矿体主要受近SN向断裂的控制,40Ar/39Ar年代学数据揭示其活动集中在25~20Ma;岩浆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厘定了矿区岩浆岩侵位序列:中粗粒花岗斑岩(67.7±0.6Ma,晚白垩世)→中粗粒钾长花岗岩(66.6±0.7Ma,晚白垩世)→中细粒二长花岗斑岩(18.8±0.3Ma,中新世),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花岗斑岩和钾长花岗岩是冈底斯弧岩浆作用产物,二长花岗斑岩表现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矿源岩。综合岩浆侵位时代和构造年龄确定矿床形成年龄约为20~19Ma,为中新世成矿作用。LA-ICP-MS原位分析和EPMA表明,矿石矿物中Au以显微金和次显微金形式产出,显微金以包裹金和裂隙金形式存在,次显微金则以包体金、晶格金或者固溶体形式存在,并得到Au与Co、Ni、Cu、Zn、As、Ag和Pb等元素的相关性。成矿流体具有低温(平均为229.6℃)、低盐度(平均为7.0wt%NaCleqv)特征,富CO2-2,含少量CH4、N2等还原性气体,属于Ca2+—Na+—K+—Cl-—SO42-体系。通过计算,成矿流体平均压力为247bar,推测平均成矿深度为819m。结合H、O同位素数据表明:流体源于二长花岗斑岩出溶岩浆流体,受矿区近SN向断裂控制向外运移过程中,由于大气降水和地热水组成的区域流体逐渐加入,形成了两端元混合的成矿流体,最终,通过沸腾作用与流体混合作用矿物沉淀成矿。结合野外地质考查和本次研究成果,建立了冈底斯成矿带“弄如日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模型。总结区域成矿资料,指出该类型矿床与冈底斯成矿带斑岩型矿床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耦合性,矿床成因上联系密切,并提出了在冈底斯成矿带内依据构造、岩浆和热液蚀变对该类矿床进行勘查的重要找矿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