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里格气田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气田,属于克拉通盆地的岩性气藏。本文通过相似地质背景下典型天然气藏和非天然气藏储层和输导体系的对比研究,结合盆地模拟结果和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物理与数值模拟实验,建立起不同富集度的天然气藏孔隙演化模型,明确了优质输导层和输导格架的时空演化以及输导机制等科学问题。采用类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储层成岩相进行了划分,明确了天然气储层原始的沉积物及后期成岩演化。气层主要发育在粗粒岩屑石英砂岩溶孔相和含泥粗粒岩屑石英砂岩溶孔相中,非气层则主要发育在含泥(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致密压实相和含泥(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残余粒间孔相中。气层的原始物质是中粗粒沉积物,粒径粗,填隙物少,抗压实强,在有机酸进入前,有较大空间待酸进入,发生较强的溶蚀作用,为天然气的注入提供了较大的储集空间。非气层的原始物质大多是细粒沉积物,粒径细,填隙物多,压实程度强,原生孔隙消失殆尽,次生孔隙少,总孔隙度很小。通过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物理与数值模拟实验,证实在晚成岩A 阶段,大量有机酸的排出,溶蚀凝灰质和长石等易溶组分,形成了有利的储集相带。采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微相分析方法,建立了苏里格气田现今输导体系地质模型。输导体系主要类型为砂体型,也有少量断裂型、砂体-断裂型。砂体型又可进一步分为厚层带状砂体、薄层带状砂体与透镜状砂体等类型。输导性能受构造运动、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结合盆地模拟技术,确立了输导体系时空演化地质模型,进而采用岩石薄片鉴定、电镜分析等储层分析技术,通过成岩作用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油气输导体系输导能力以及演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苏里格气田的油气成藏关键时刻,输导体系为砂体、断裂与裂缝,输导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