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视角下的山东省小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和人口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有力途径便是通过城镇化建设不断使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城镇化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耕地、劳动力、资本投入以及科技投入等方面。城镇化的发展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中国古代有诗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这条发展道路上如何减少城镇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保障好中国的粮食安全,保证粮食的有效供给,不单是一个经济产出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就是在数量上保证粮食的产量持续增长,在质量上保证优质小麦的比例。纵观历史,中国的小麦总产量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但个别时期也出现过下滑,其原因是过度重视工业化生产,忽视农业。二十世纪末期,由于中央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降低,中国的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开始下降,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开始降低,农民的农业收入保障受到严重挑战,“三农”问题逐步形成并开始向着较负面的方向发展。通过数据调查可以得知,2003年的全国粮食平均水平严重低于八十年代人均水平。2003年以来,中央政府一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表现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逐渐恢复了粮食增长态势,其不利局面逐步得到扭转。  山东省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其经济实力稳居于中国省区排名前三名。就城镇化水平而言,山东省排名在全国中等偏上位置,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就小麦产量而言,山东省小麦总产量仅次于河南省,单产量居全国第一。探究城镇化和小麦产量的关系,山东省具有代表性。城镇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作用,主要是用过耕地、劳动力、资本投入以及科技投入四个生产要素进行影响。文章分析了城镇化和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山东省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其小麦总产量就会提高25.08万吨。在各生产要素对小麦产出贡献率排名方面,遵循耕地贡献率>资本贡献率>科技贡献率>劳动力贡献率的规律,该规律揭示了耕地在维持小麦产量方面的重要性。  本文章在分析部分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部分。理论分析分别从耕地、劳动力、资本以及科技投入四个影响小麦产量的生产要素着手进行分析。实证分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研究城镇化和小麦产量是否存在相关性,第二层是建立城镇化和小麦产量的回归方程并检验该方程,第三层是通过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判断各生产要素对小麦产量贡献率的大小。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保护耕地政策;解决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资本投入运营体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领域中科学技术的应用。以上建议,旨希望通过一些措施和建议能够保障小麦产量的稳定增长。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利的确立问题,是当前农村完善管理机制、提高运营效果的根本措施和制度.分析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详细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引起了世界惊叹,但是与之相伴随的是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已进入世界上不平等程度较高的国家行列。与此同时,在过去的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整体技术的提高.在我国工业行业当中,化工生产非常的重要,其中对于化工仪表的使用效果能够决定化工生产的整体质量,因此一定要引起相关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思想的拓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市场竞争的主要方面已由原来的单个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
科技的发展,生活品质的提高,也会伴随着医疗卫生服务要求的提高.如果医疗服务体系不能得到健全,那么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也会相应得到提升.所以疾控中心在医疗服务管理方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