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城镇化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城镇化是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是城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新中国的农村城镇化经历了调整恢复、起伏停滞、持续发展、提质转型四个时期,在这四个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两个时期,农村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化率年均提升1.02个百分点,并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马克思在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想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建立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注人的发展、价值、生存和全面发展的理论,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农村城镇化进入转型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去审视和指导农村城镇化建设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由于对农村城镇化的认识存在误区、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限制、建设方式粗放等原因,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来审视,我国的传统农村城镇化还存在着人的主体缺失、人的发展受限、人的权益不平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转型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指导,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更新建设理念,坚持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从“土地扩张”向“人口转换”转变、从“物理迁移”向“精神迁移”转变,做到农村城镇化的以人为本;突出农民主体,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优化三元关系,提升农民主体认知、激发参与热情,鼓励农民主体参与、优化保障机制,构建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服务人的发展,创新建设路径,走空间优化、城乡一体、生态文明的新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公共财政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保障政策,推动我国农村城镇化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促进我国农村的健康发展,推动现代化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