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受力性能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高层混合结构是近年来我国最常用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然而,对这种结构的分析与设计还主要基于梁柱刚性连接假定,与实际工程中梁柱连接常常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半刚性的事实不符。而专门针对这类结构考虑连接半刚性影响的系统研究还不足。鉴于此,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半刚性连接性能和半刚性连接结构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各国规范对半刚性连接的规定,对外伸端板连接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高层混合结构的静力与动力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以连接M-θ_r曲线线性模型及弹性小变形理论为基础,对半刚性连接混合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引入连接约束系数r后,推导了两端带半刚性连接梁单元刚度矩阵,并提出了连接半刚性对混合结构影响的机理;推导了半刚性连接混合结构的刚度特征值;利用ABAQUS程序对五个外伸端板连接进行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连接M-θ_r曲线并验证了文献[5]中外伸端板连接初始刚度公式的准确性。(2)利用文献[5]中的外伸端板连接初始刚度公式,计算得到了满足《端板式半刚性连接钢结构技术规程》(CESC260:2009)中构造要求连接的初始刚度及对应的约束系数值,并以此设置了二十三个连接刚度工况。采用SAP2000程序建立了一个30层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高层结构模型,对不同连接刚度工况结构进行了风荷载作用分析、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及弹性动力时程分析。(3)通过上述分析得到了不同连接刚度工况结构的刚度特征和自振周期;得到了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楼层侧移、层间位移角、整体结构内力、核心筒内力、钢框架内力;得到了EL-CENTRO波下结构的位移、内力反应时程及包络曲线;进一步总结出了连接半刚性对结构静力和动力性能影响的定性规律。(4)通过对风荷载及地震作用下连接半刚性对结构的性能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了结构前二阶自振周期、顶层侧移、最大层间位移角、整体结构最大内力、核心筒最大内力、框架最大内力及其相对于刚性连接结构的变化系数与约束系数r及连接刚度R_k的拟合关系式。并基于这些拟合公式对连接半刚性在两种不同水平作用下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提出了地震作用下结构梁柱连接的刚性判别准则。
其他文献
  为正确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抗震性能,本文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振动台试验为基础,依托有限元知识,通过有限元软件 ABAQUS 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模型管桩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型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法是计算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最为精确的方法,但是由于其计算复杂,工作量大,而且计算结果因选择的地震动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便于在工程中广泛应用。Pu
学位
拱支网壳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空间杂交结构形式,其综合了网壳及拱结构的优点。对于单层拱支网壳结构而言,稳定性分析是其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确定各种因素对拱支网壳结构的稳定性能
  类土质路堑边坡内部存在有软弱结构面和节理面,并对其稳定性起主要控制作用,为能够进一步深入揭示其破坏机制,本文用节理化模型考虑节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用FLAC2D对类土质
目前,温度对饱和土体的热固结特性的研究成为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其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在石油开采、地热资源开发、核废料处置、供热管道设计、承受日温差或季
本文以邯郸市某湖水为水源,对生物循环过滤工艺净化城市景观湖水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不同滤料的下向流的生物滤池的除污效果,确定生物循环过滤工艺的最佳滤料和最佳填
桩基基础是一种历史悠久并且得到广泛使用的深基础形式。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桩基的类型及成桩工艺
钢管混凝土结构以其优越的性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越来越多的工程实践中被采用。近年来一些大地震的震害表明,钢管混凝土连接节点的震害比预计的要严重得多。对此,人们对钢管
推力桩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其在桥梁、港口、海洋、边坡、基坑等工程中使用非常广泛。一直以来,已有很多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推力桩的位移和内力计算作过较多研究。目前计算推力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