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以来,有关首家专营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所将有望在上海成立的话题不断升温;2006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也表示,外管局将制定人民币兑外币衍生产品交易指引,明确本外币衍生产品发展的总体原则,鼓励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种种迹象表明,在中国这个新兴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正愈行愈近。
金融衍生品可以粗略的分为基本衍生产品(PlainVanillaProduct)和构建在其之上的异式衍生产品(ExoticProduct)。在我国设立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之后,据估计起初仅允许进行人民币对外币基本衍生品的交易。然而,我国市场已在2003年11月份就出现了异式衍生产品的一种——结构性存款,它由各中资和外资商业银行投放市场,它以其息票、期限灵活、潜在收益高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外币和本币投资者的青睐,其发行品种和发行量迅速扩大。
由于结构性存款内嵌期权,结构复杂的特质,有必要对其息票形式、息票组成、产品定价原理、发行人对冲操作、产品风险、风险和收益分析方法做一系统性的分析,希望能对相关学者和专业人员在对异式衍生产品的研究时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同时,为了展现我国结构性存款市场的发展全貌,本文还对结构性产品的特征作了详细阐释,并从发行机构、发行币种、期限结构、标的资产、利息特征以及认购单位作了分析和归纳,基本体现了我国结构性存款市场在2005年的发展状况。
除此而外,本文还着重论述了它对我国境内投资者的投资选择扩大所起的作用,同时还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挑战,以及我国相应法规的完善过程。
最后,由于结构性存款在我国仅有两年多的发展历史,我国商业银行在其技术实现和产品运营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该点提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解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