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掩蔽(visual masking)现象广义上是指被试对靶刺激的可见度因另一个在时间或空间上与其相邻的掩蔽刺激的呈现而下降的现象。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一组视觉刺激称为“目标刺激”(stimuli);其中需要被试识别或报告的一个刺激称为“靶刺激”(targetstimulus);而导致靶刺激的可见度降低的刺激称为“掩蔽刺激”(masking stimulus)。本研究以汉字为靶刺激和掩蔽刺激,目的是考察靶刺激与掩蔽刺激之间在书写和发音上的相似性以及二者之间的意义联系对视觉掩蔽现象的影响。实验以大学生为被试,以常用的简单汉字为实验材料。实验1将根据靶刺激与掩蔽刺激之间的书写和发音的相似与否分为四种情况:掩蔽刺激与靶刺激书写和发音都相似;二者书写不相似、发音相似;二者书写相似、发音不相似;二者书写和发音都不相似。实验结果表明:靶刺激与掩蔽刺激书写不相似时比书写相似时的掩蔽效果显著,靶刺激与掩蔽刺激发音不相似时比发音相似时掩蔽效果显著;书写和发音都不相似的掩蔽效果最明显;书写相似、发音不相似或书写不相似、发音相似的掩蔽效果较明显;书写和发音都相似的掩蔽效果不明显。实验2根据靶刺激与掩蔽刺激之间有无意义联系而分为两种情况:掩蔽刺激与靶刺激之间有意义联系,即两者能组词;二者之间没有意义联系,即两者不能组词。实验结果表明:靶刺激与掩蔽刺激之间没有意义联系的掩蔽效果要显著好于二者之间有意义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