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农业产业化扶贫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q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证明,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或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只有把市场和政府各自的优势进行整合,将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农业产业化扶贫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方式,体现了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统一,通过政府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此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与农户展开稳定而持久的合作,并逐步促使外溢到加工、流通及其他领域的农业效益回归农业、农村和农民,从而最终达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目的。这种扶贫方式在我国一些地区已有尝试性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从理论上对农业产业化扶贫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说明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源,从实践上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分析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贫困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一般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的农业产业化扶贫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阐明研究农业产业化扶贫问题的背景和目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可能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第二章,农业产业化扶贫的理论基础。界定了农业产业化扶贫的相关概念:阐明了有关基础理论,包括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共同体理论等,为后续研究的展开打下理论基础。第三章,恩施州农业产业化扶贫的动力分析。在构建农业产业化扶贫动力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恩施州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州农业产业化扶贫的动力因素在产业化扶贫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推进作用。第四章,恩施州农业产业化扶贫的组织模式与利益联接机制。根据该州“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业主负责制”的基本经验,从组织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两个不同视角,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来探讨在政府引导下的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带动农户的组织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第五章,恩施州农业产业化扶贫的成绩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肯定该州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为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奠定基础。第六章,完善恩施州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的政策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的若干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白鹿原》之所以成为20世纪末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在作品中凸显的那种较其他作家更为强烈的“乡土情结”,这源于作者对关中故乡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的
某雷达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研制的我国首部高架、高机动三坐标雷达。本文主要是该雷达天线车系统的静力计算和优化设计。通过计算和优化,减轻了雷达天线车系统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路网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的控制难点。由于来自不同方向的交通流在此处不断地交叉、合流、分流。平面交叉口处的交通状况非常复杂,是产生交通冲突以及交通
人们普遍认为,蓬勃发展的知识管理,其对象包含人和组织的全部知识,而组织的知识类型除了可编码的显性知识外,还存在难以用语言明确表达的隐性知识。从隶属层次来看,隐性知识分属组
镁合金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镁合金再生技术对于合理回收废料、节约资源、降低镁制品成本和防止环境污染,延长镁合金使用周期具有重要意义。回收镁合金的方法包括液态回收技术
通过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的基础研究掌握微乳形成规律并筛选适合制备医药用微乳的原料和处方,以此为基础制备出熊果苷微乳,再通过对熊果苷微乳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安全
选择是每一个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面临的问题。选择行为和选择结果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决策者产生或深或浅、或暂时或长远的影响。逻辑上,人们认为多种多样的选择能够帮助他们
本文从李贽作品文本出发,按照文学理论研究的理论视点对李贽文学思想进行具体深入阐释,注重从社会背景、李贽性格特征、家族影响、学术背景等方面出发,追溯李贽文学思想形成的深
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使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所改变,生活中紧张因素、应激因素的增加,不可避免给人民群众带来大量新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全国精神
“气为兵神,勇为军本”。战斗精神是军人的必备素质,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战斗精神的强弱,对战争的胜败起决定作用。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精神,是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