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汉语量词使用探究—从认知模式角度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全世界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作为汉藏语系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汉语中量词丰富,用法灵活,给汉语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国内关于汉语量词的认知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人的研究一致认同认知活动在量词习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将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与汉语量词学习者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却寥寥无几。  基于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即范畴化理论,概念隐喻理论以及理想化认知模式,本文总结了五种认知模式,即整体计量模式、意象类推模式、范畴归类模式、意象图式模式以及本体隐喻模式。本研究采用测试法探究外国留学生在学习量词时对以上五种认知模式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较强和使用较弱的认知模式。研究对象全部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及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研究结果表明,外国留学生使用最多的认知模式为整体计量模式,其次为意象类推模式,范畴归类模式,意象图式模式以及本体隐喻模式。其中,整体计量模式主要用于个体量词及度量词的习得;意象类推模式主要用于个体量词的习得;范畴归类模式主要用于集合量词的习得;意象图式模式主要用于个体量词以及临时量词的习得;本体隐喻模式主要用于临时量词的习得。此外,研究数据表明,使用较强的模式依次为整体计量模式,意象类推模式以及范畴归类模式,相关测试题正确率在50%以上。使用较弱的模式为意象图式模式以及本体隐喻模式,相关测试题正确率低于50%。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还介绍了关于汉语量词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比如联想法、区别法、分类法以提高量词教学质量,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句意理解中,经常出现歧义现象。因此,歧义消解对于句意解读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汉语中一类特殊致使性“得”字句(基本结构为NP1+V+得+NP2+VP/AP,如“张三追得李四直喘气”),研究其歧义识解过程,并为句法、语义和语境互动提出新的证据。目前,针对得”字句的研究大多关注其导致句义模糊原因,且均为理论定性分析,并未探究语言使用者具体歧义识解行为,而且对汉语歧义现象的研究少有涉及致使性“得”字句。
学位
阿富汗裔美国小说家卡勒德·胡塞尼(Khaled Hosseini,1965-)迄今仅有三部作品,《灿烂千阳》是继其处女座《追风筝的人》的第二部。书中情节跨越三十多年,讲述了阿富汗两位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