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碱工业属于高耗水的行业,为了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进行更多研究。本文依托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316-003),选择安徽氯碱化工集团为对象,针对该集团污水处理站二沉池出水尾水,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深度处理工艺进行了中试试验,以期获得最佳的运行参数。通过研究水力停留时间、气水比和温度对COD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运行参数。在试验的基础上,考察装置的耐冲击负荷能力,与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工艺进行比较,以及建立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动力学模型。
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开给挂膜,所需时间较长,由于较低的进水有机负荷,挂膜成功时装置的COD去除率不高,仅有30%左右。在不断进水和曝气的情况下,当水力停留时间为2.0h,COD和氨氮有较好的去处率,分别为33.1%和33.4%;当气水比为5:1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29.7%和49.7%左右;温度对COD和氨氮的处理效果的都有影响,但对氨氮的影响更为明显,因为低温条件将更不利于硝化反应的发生,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可达31.0%和76.1%。在经过高有机负荷后,大概需要10天,生物接触氧化池即可恢复一定的处理能力。通过与曝气生物滤池试验结果的比较,可知在深度处理氯碱废水方面,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处理能力稍逊于曝气生物滤池。
此外,本文通过对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氯碱废水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