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v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基因型和低温预处理对胡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对离体条件下小孢子胚状体及愈伤组织形成过程进行观察,并对小孢子再生植株进行鉴定,为胡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数据。对57份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26份材料诱导获得胚状体或愈伤组织,证明基因型是影响胡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基因型胚状体或愈伤组织产率存在差异,70198胚状体产率达到10.56个/皿,而70Q75、90121、90C17、90D25、90E12和900Q1的胚状体产率低于1个/皿。愈伤组织产率较高的材料有70Q78、90203和90W78,其产率分别为39.00、21.00和21.67个/皿。低温预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材料小孢子诱导率影响不同,随处理时间延长,小孢子诱导率呈下降趋势。对照平均诱导率为13.62%,经过1、2、3 d低温预处理平均诱导率分别为7.55%、6.96%、0.78%。但一定强度低温预处理能提高部分材料的小孢子诱导率,如900C2经过2 d低温预处理诱导率达到最高为35.71%,对照仅为5.88%。细胞学观察表明,胡萝卜小孢子胚状体和愈伤组织形成过程具有完全不同的细胞发育特征。小孢子细胞壁变薄、膨大,细胞纵向分裂成串排列多发育为胚状体;小孢子膨大为球形,多次分裂后细胞松散无序地聚集在一起,主要发育形成愈伤组织。选择3份材料70198、70Q78和80Q54的137株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的比例分别为68.6%、29.9%和1.5%。同一基因型材料诱导获得不同倍性再生植株,在叶片密度,叶片大小上存在差异。单倍体植株整体瘦弱,二倍体与常规品种相似,三倍体表现出叶片的巨大性。同一基因型再生植株不同株系间出现性状分离,如叶柄色、叶形和叶色。来源于80Q54的不同再生植株表现不同的叶柄色,不同叶色和叶型。
其他文献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一带,是茄科番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其果实营养丰富,口感佳,色泽鲜艳,栽培广泛,产量高,深
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对山东寿光半地下式和地平式日光温室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测定,并以 ‘津优35号为试材,研究黄瓜光合速率(Pn)、光合效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分析了两种日光
本研究以拟南芥数据库作为依托,分析拟南芥花粉发育相关的12个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基因,作为后续研究的参照。以白菜花粉发育相关PG基因BcMF16和BcMF17基因为研究对象,通过P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木本果树,其胚胎发育状况影响着果实的产量及品质。植物胚胎的发育是一个细胞分化的过程,该过程中必然存在众多调控因
同致病卵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的毁灭性病害,对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实验室前期克隆了一个晚疫病菌诱导表达的马铃薯类受体激酶基因S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