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说的就是诗歌可以激发人的志气精神,可以观民风、知得失、明哲理,可以实现政治外交上的沟通,可以针砭社会弊病,使统治者警醒。传统教育承继了孔子的“诗教”价值观,把诗歌当作加强人的道德修养、实现安邦治国的政治工具。时代演变到今天,“诗教”价值观在很多人心中依然只局限于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的狭小圈子,教育的目的被停留于此。然而,“大写的人”才是教育的真正归宿。新课程理念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先进教育思想,以此来观照诗歌教学,我们就能挖掘和辐射到诗歌教学更深广的价值。当前的诗歌教学不容乐观,许多教师忽视诗歌的文体特征,偏向于对诗歌进行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分析,使诗歌教学类似于小说、戏剧教学,忽视了诗歌的节奏、音韵、意象因素;有些教师则像讲文言文那样对诗歌作逐字逐句的解释,破坏了诗歌的意境之美,以致于把诗歌中丰富细腻的情感和灵性变成了一堆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符号,将灿灿的诗意世界炸成一堆概念术语,语言的美感、情感的激荡、精神的愉悦、思想的深沉都流失殆尽。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教学。本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教学的价值。文章在解读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认为诗歌教学有三大价值:一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二是培育学生的诗性智慧;三是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部分,首先论述了审美素养的提高是学生发展之所需,接着又论述了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并且指出正是这两个因素构成了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价值;在培育学生的诗性智慧部分,文章阐述了诗性智慧的创造性思维本质和诗歌教学的思维培育功能;在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部分,文章论述了人文精神的作用和诗歌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教学的特点。其一是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在这部分中,文章首先对“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进行了阐释,指出自主学习作为主动性学习,能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自主学习作为个性化学习,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元认知学习,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又论述了自主学习在诗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自主体验;让学生自主监控。诗歌教学的第二个特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