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楚简文字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a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阳楚简1957年出土于河南信阳长臺關一号楚墓,共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竹书,共119支,残坏嚴重,被誉为“我国最早的战国竹书”;第二部分为遣策,保存完好,共29支,记录随葬物品.这些简文对研究当时的思想文化和遣策制度的演变有着极其珍贵的价值.该文是在收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竹书和遣策进行集释,以提供全面详尽的信阳楚简文字研究资料,并参以包山、望山、九店、郭店、上博等楚简,考释简文,共二则: 一、释一篾明之柜格土螻; 二、释“柢”.
其他文献
本文以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某些单个作品的微观接受吏进行研究,力图通过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作品的考察,沟通古今的审美经验,融合古今的期待视野,揭示接受理论
该文以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对当代农民深层文化和心态的开掘,深刻剖析了社会变革中中国农民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变迁.全文采用递进式结构,步步推进,层层深
该文试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辨证地再审视,凸现渊源关系.以辨证的观点,辨析中世纪的教会和世俗封建势力所控制的基督教已经偏离了原初基督教教义和《圣经》的本质精
在解构主义的理论中,"误读"意味着创造性阅读,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概念.不同程度的"误读",是异质文化交流中必然存在的现象.文字和影像,分属不同的媒介.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
1993年10月於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一批竹简中,有一篇名为《五行》。该篇与20年前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五行》篇之经部大体相同,但个别文句或段落先後次序不一,文句多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