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针对生料中的矿物种类和颗粒度两个因素对生料的易烧性和熟料岩相结构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试验是在相同率值条件下,通过制备含有不同矿物组成、不同粒径的矿物的生料,在1350℃和140℃下煅烧熟料。采用化学分析、激光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法、岩相分析等方法分别测试原料的化学组成、生料的粒度、熟料的游离氧化钙含量和熟料的岩相结构,研究了生料中高岭石和蒙脱石相互取代条件下生料的易烧性和岩相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生料中粗颗粒的石英和方解石矿物及其熟料变化对s生料易烧性和岩相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硅质原料中的主要矿物,高岭石、蒙脱石等粘土矿物相对于石英,具有较好的易烧性,取代生料中的石英越多,对改善生料的易烧性越有利。如1400℃下,含有高岭石和蒙脱石等粘土矿物的生料煅烧所得的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低于0.60%。,而采用粒径小于80μm石英和粒径小于45μm的α—Al2O3配料的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为1.96%。2)同样率值条件下,在掺入相同比例的粗颗粒石英(为了消除率值和其余矿物颗粒尺寸的影响,配料中差额部分的石英粒径小于45μm时,与蒙脱石配料的生料煅烧所得的熟料相比,高岭石配料的生料煅烧所得的熟料的游离氧化钙较少,气孔率较小,烧结密度相对较大,大约大30%。3)相同粒度条件下,石英的对生料易烧性的影响明显大于方解石的影响。如:80μm方解石筛余量增加1%,游离氧化钙含量就增加0.04-0.06%。而80μm石英筛余量增加1%,游离氧化钙含量就增加0.34%-1.90%,是方解石的8-30倍。200μm方解石筛余量增加0.5%,游离氧化钙含量就增加0.19~0.55%。而200μm石英筛余量每增加0.5%,游离氧化钙含量就增加0.31%-1.66%,是方解石的2~3倍。粗颗粒方解石和石英均能引起游离氧化钙的产生,但在岩相上的形式不同。方解石主要引起游离氧化钙矿巢,矿巢尺寸与方解石粒径相比略小;石英主要形成环状分布的B矿巢,导致生料局部饱和比过高而形成分散在A矿间的分散式游离氧化钙。4)对实际生产的生料的煅烧研究结果表明:当生料中含有较多的高岭土时,对应需要掺入更多的高硅砂岩才能配制出符合硅率要求的生料。高硅砂岩中的石英难以粉磨,生料中含有较多的石英粗颗粒,导致含石英矿物较多、且粒度较粗的这一类生料煅烧所得的熟料,其游离氧化钙含量较多,在岩相上可以观察到尺寸较大的环状分布的B矿巢和游离氧化钙矿巢。粗颗粒少且石英含量少的生料,煅烧所得的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较少,在岩相上观察到少量的环状分布的B矿巢。5)在对实际生产生料进行再次粉磨,使得生料中粗颗粒的尺寸得以减小后,煅烧所得的熟料的游离氧化钙含量大幅下降,下降幅度为3-7%,另外,环状分布的B矿和游离氧化钙矿巢数目和尺寸明显下降,熟料中矿物分布更均匀。生料80μm筛余降低到11-13%时,1350℃下煅烧所得的熟料的游离氧化钙含量比80μm筛余为14~15%的生料在1400℃下煅烧所得的熟料的游离氧化钙含量要低,说明实际生料中颗粒尺寸对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和岩相结构产生的影响要大于煅烧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