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山东农副产品的外销是山东城乡地方小市场商品运销的延伸,又是区域商品经济的组成部分,还是全国长途贩运贸易和全国贸易网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考察清代山东农副产品的外销基本状况,是在全国商品流通和山东与其他省区的经贸联系中,揭示山东外销农副产品的商品构成,外销主要通道和网络,以及外销的特点、趋势、影响和局限。这将有利于理解明清以来山东的经济地位及经济发展趋势。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在此考察清代山东外销农副产品的商品构成、输出路线、贸易网络,分析山东农副产品外销状况演变的历史原因;本文研究的难点是在探讨山东农副产品的外销方向和外销渠道的同时,注重对山东各地农副产品的汇聚路线及其集散、中转城市等进行多层次的分析和综合。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综述其研究现状,提出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部分农副产品外销的既定条件。概述明清山东农副产品外销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政策条件。第二部分外销农副产品的商品构成。考察清代山东外销农副产品,主要包括小麦、花生、果品、烟草、植物油、大豆和豆饼、棉花和棉布等的结构、数量、流向等。第三部分农副产品外销的主要通道。分析清代山东农副产品外销的主要商路——陆运商路(京福驿道、烟潍商路体系等)、河运商路(运河商路体系、小清河商路等)、海运商路(通向南北的海上通道和相关联的省内外港口)的基本状况和历史变迁。第四部分农副产品外销网络的演变。综合鲁西平原商贸网和东部沿海商贸网的形成、发展的状况,揭示两者的演变趋势及其兴衰原因。结论部分是对农副产品外销的几点认识。总结清代山东农副产品外销的特点、影响,山东对外(主要是省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局限。理解清代山东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省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势,反思其借鉴价值。清代山东农副产品的外销,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第一,农副产品是古代社会的基本商品,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清代山东农副产品外销,是山东对外(主要是省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山东与其他省区之间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余缺互济,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消费需求,加强山东的对外经济联系;同时这种长途贸易作为促进区域市场,以及全国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影响着山东经济在全国格局中的变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二,清代山东农副产品外销状况所折射出的山东经济地位及内部经济形势的演变,对于我们今天发展山东经济仍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