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山东农副产品的外销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ian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山东农副产品的外销是山东城乡地方小市场商品运销的延伸,又是区域商品经济的组成部分,还是全国长途贩运贸易和全国贸易网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考察清代山东农副产品的外销基本状况,是在全国商品流通和山东与其他省区的经贸联系中,揭示山东外销农副产品的商品构成,外销主要通道和网络,以及外销的特点、趋势、影响和局限。这将有利于理解明清以来山东的经济地位及经济发展趋势。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在此考察清代山东外销农副产品的商品构成、输出路线、贸易网络,分析山东农副产品外销状况演变的历史原因;本文研究的难点是在探讨山东农副产品的外销方向和外销渠道的同时,注重对山东各地农副产品的汇聚路线及其集散、中转城市等进行多层次的分析和综合。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综述其研究现状,提出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部分农副产品外销的既定条件。概述明清山东农副产品外销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政策条件。第二部分外销农副产品的商品构成。考察清代山东外销农副产品,主要包括小麦、花生、果品、烟草、植物油、大豆和豆饼、棉花和棉布等的结构、数量、流向等。第三部分农副产品外销的主要通道。分析清代山东农副产品外销的主要商路——陆运商路(京福驿道、烟潍商路体系等)、河运商路(运河商路体系、小清河商路等)、海运商路(通向南北的海上通道和相关联的省内外港口)的基本状况和历史变迁。第四部分农副产品外销网络的演变。综合鲁西平原商贸网和东部沿海商贸网的形成、发展的状况,揭示两者的演变趋势及其兴衰原因。结论部分是对农副产品外销的几点认识。总结清代山东农副产品外销的特点、影响,山东对外(主要是省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局限。理解清代山东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省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势,反思其借鉴价值。清代山东农副产品的外销,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第一,农副产品是古代社会的基本商品,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清代山东农副产品外销,是山东对外(主要是省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山东与其他省区之间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余缺互济,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消费需求,加强山东的对外经济联系;同时这种长途贸易作为促进区域市场,以及全国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影响着山东经济在全国格局中的变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二,清代山东农副产品外销状况所折射出的山东经济地位及内部经济形势的演变,对于我们今天发展山东经济仍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把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带入到了内生经济增长阶段.本文综合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两大主流模型--罗默模型和卢卡斯模型的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使得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态势,生产效率以及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使得现阶段的市场环境更加的多样化、高端化。
从1999年至今已有七年,新疆已多次重复到了小面积6000kg·hm-2左右的超高产,建立了相应的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在此基础上,2016年采用"大豆膜下滴灌超高产栽培模式"创建高产
随着国外跨国种业集团大举挺进中国市场,中国农作物种子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中国的农作物种子行业进入到了优胜劣汰、产业升级新的发展阶段。国内传统的农作物种子供销渠道
香港的住房发展迅速并且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功。在住房设计发展演进方面,公共房屋在类型和标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类型上说,有70年代中期以前的廉租屋、70-80年代以来的居屋和
为精确制定膜下滴灌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的田间栽培技术规程和揭示滴灌花生的增产机理,以田间试验为基础,选用机收花生13号作为试验材料,共设置5 000、6 000、7 000、
现在的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三十多年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摇身一变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体。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最为巨大的就是
本研究着力于通过对国内外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的研究,描述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村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由此为依据而提出村级信息化建设的模式,最
本文对动结式的配价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文章首先指出了当前动结式配价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用配价层级的观念来描写动结式配价的设想。根据是否需要用拷贝动词来提
业务流程重组在企业界相当流行,不断发展使得政府流程重组也成为世界潮流。我国林业部门承担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为了提高林业部门的管理水平和业务处理效率,林业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