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与区域灾害管理研究——以青海玉树地区为例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k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灾害总是如影相随,怎样有效抵御灾害、促进社会稳步发展,是人类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永恒课题。近年来,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本土社区或民族地区有关防灾减灾的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它们依存于当地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往往是实施区域灾害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玉树地区藏民族对自然灾害的民俗文化丰富而多样,这些传统民俗文化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理解与应对自然灾害。  本文从民俗学为研究视角,打破了多自然科学对灾害管理的研究,采用跨学科方法,研究民俗文化与区域灾害管理之间的关联性,建立民俗文化与灾害管理关联研究的理论,进而发现尊重民俗文化的灾害管理实践方式。研究表明,基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产生的藏族传统民俗文化,构建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时空系统,来满足人们在特殊居住环境以及危机状态下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些隐含着的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使藏族传统文化至今充满魅力,也为今后的现代化政府主导的灾害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与应用,是应予以关注和传承的宝贵的乡土文化遗产。同时,青藏高原藏族牧民的适应性也不能仅仅依赖于牧民自身的知识与社区层面的资源管理机制,只有牧民,基层政府部门,科研工作者,国家政策决策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各界力量都积极参与进来,才可有效提高藏族民众的灾害适应性。
其他文献
随着入世后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中国金融机构将和外国金融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中国金融业也必需按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办事,必须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
新疆土地面积广大,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中西部地区的31%,共有87个县市,聚居着40多个少数民族,世居民族13个。新疆是实施沿桥(第二亚欧大陆桥)、沿边开放战略的前沿阵地,是
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干预自然界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地扩大和深化,环境污染、气候异常、资源匮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现象频繁发生,人类盲目和过度的生产活动已经造成了生态失调。环境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危机已经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比如大气污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骤增、有害废气和粉尘增高心脏病以及肺病患者的死亡率等等。这表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价值观指导下的人类的行为方式不仅危害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更加威
国际航运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竞争法的适用有其特殊性,许多竞争法禁止的垄断行为或限制竞争行为,在国际航运竞争中却得以豁免,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国际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