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地区之一,发展其优势产业,对于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加快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危机日益蔓延并深化的情况下,正确认识贵州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优、劣势,研究贵州各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对于减轻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调整产业结构,化危机为转机,为贵州经济长期、健康、平稳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认为,贵州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量丰富,且成矿地质条件好,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生物种类繁多,珍稀物种占有较大比例;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是天然的旅游胜地。然而,居住在这片富饶土地上的人民却始终无法走出贫困的怪圈,这不得不令人深思。作者认为,贵州缺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各项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盲目上马高新技术项目似乎有空中楼阁之嫌。因此,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贵州应立足本省优势,把产业竞争优势集中在少数几个产业上,做到“专、精、尖”,进而使之发挥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文章第二部分简要论述了典型的比较优势理论,如绝对优势、相对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进而对这些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概述。再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贵州的比较优势之所在,其中包括: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在第三部分中,作者首先介绍了贵州三大产业的发展现状,并遴选了矿产开采业、铝工业、电力业三大部门作为优势产业的代表进行分析。继而分析了贵州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贵州对外贸易呈现出增长速度快、总量小、一般贸易唱主角、国有企业挑大梁、区域内贸易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其中过分依赖大型企业、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外贸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是贵州外贸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贵州资源、产业、贸易的关联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发现旅游业及农副产业开发不尽人意。第四部分中,文章对贵州的产业选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和电力产业,茶产业、烟草业、白酒业、以民族医药(苗药)为代表的医药业以及旅游业应成为贵州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并且提出了(1)加强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区位优势;(2)发展产业集群;(3)打造贵州区域品牌;(4)大力发展基础和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等一系列推动贵州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