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中的外语特色学校是指具有外语专业性教育的普通中学,也称外国语学校。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内外高等院校提供优良生源,同时也向社会培训各类外语人才。它的发展始于一九六四年,全国先后共有三批、近四百所外国语学校相继建成。无论是新建还是由薄弱学校改建的外国语学校,都往往在几年之内脱颖而出,成为本地区知名优质学校,这种现象被教育界称为“外国语学校现象”。本文试图从组织文化理论的角度,分析外语特色学校建设中的普遍规律,一定程度上揭示“外国语学校现象”的原因,为外语特色学校,其他特色学校甚至普通中学的办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也丰富外语特色学校的办学理论。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组织文化理论及对外语特色学校建设的启示。先明确组织文化与学校组织文化,办学特色与特色学校,以及外语特色学校等概念的基本内涵;再揭示组织文化理论对外语特色学校建设的三点启示,即合理定位外语特色学校的发展层次,明确其建设与发展的基点;准确把握外语特色学校形成中的几大因素,明确其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点;全面洞悉外语特色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过程,明确其建设与发展的分阶段侧重点。 第二部分:外语特色学校建设中的缺失。文中主要分析了四大缺失,即不能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无法完成由“外语特色”到“外语特色学校”的飞跃;不能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无法实现由“语言教育”到“文化教育”的跨越;不能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无法保证学校建设的阶段稳定性与内在连续性;不能正确处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无法实现外语特色学校的规模化、效益化发展。 第三部分:外语特色学校建设的创新。文中针对建设中的缺失,相应提出建设中的四大创新:即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建设外语特色学校的组织文化与组织精神;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建设外语特色学校的“跨文化教育”工程;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进一步扩大外语特色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正确处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创建外语特色学校发展的外部条件与内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