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口中间品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ry_ch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以出口贸易作为重要经济支撑的发展方式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解决这一困境,国内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指出技术创新是加快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选择。但是,仅依靠国内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不足以在短期内提高我国技术创新水平,还需要依靠国际贸易进一步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基于这一背景,我国推行的对外贸易政策也从鼓励出口向“促进口”转变,并强调要扩大关键零配件的进口。因此,扩大高技术含量中间品的进口对我国技术创新会带来什么影响,正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进口中间品的研究视角,结合进口中间品的技术结构以及区域技术吸收能力的差异性,对进口中间结构与国内区域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通过对进口中间品和进口国技术水平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本文选择以进口中间品与国内技术创新水平作为研究对象。其次,本文从现实层面分析了我国进口中间品结构、各省市技术创新水平和技术吸收能力的现状。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综合中间品贸易理论的相关研究,从与进口中间品技术溢出相关的干中学效应和竞争效应的角度,分析了进口中间品结构对一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最后,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利用2001-2015年我国30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和我国进口贸易数据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CH模型分析比较了中技术中间品和高技术中间品对国内整体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我国技术吸收能力对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比较了以上两种影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差异,得出了以下结论:(1)进口中技术中间品以及高技术中间品对提高国内整体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进口中技术中间品产生的作用效果大于高技术中间品。(2)国内研发资本存量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在整体上抑制了中、高技术进口中间品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研发资本存量水平显著促进了对中、高技术中间品研发溢出的吸收,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仅促进了对中技术中间品研发溢出的吸收;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两者均抑制了对中、高技术中间品研发溢出的吸收。(3)基于地区吸收能力的不同,中技术中间品和高技术中间品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两者对地区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递减。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的分析以及得到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各高校原有的老校区已不能满足现在以及未来的教学任务,高校开始积极筹备建设新校区,这已成为当今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原本的老校区相比,新校区在建筑风格、结构、功能以及规模等方面有很大变化,其普遍具有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涉及单位多等特点,这对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供应链协同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市场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因素,供应链内部缺乏协作、业务流程繁琐、资源分散、
本文以城市题材的版画创作展开分析研究。文章主要以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图像比较,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挖掘不同的视觉记录方式。对版画中“城”的图像创作形式及创作理念进行分析探讨,进而了解不同年代的艺术家对“城市”这一人类文明果实的理解。正文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城市的文化形象,阐述艺术史中的“城”,城市过去、当下、未来最为显著的符号性特征,从而对艺术家产生以城市为母题创作
国际海底区域(以下简称“区域”)总面积为2.517亿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地理单元,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区域”中有多种类的自然资源,目前仍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是当前各国争先进行开发利用的战略资源基地。目前在深海中已知的主要有钴结壳、硫化物、多金属结核等矿产资源。为有效地制止发达国家在“蓝色星球”上实施“圈地运动”,多个发展中国家联手主张建立机构统一管理“区域”内的资源开发,在第三次海洋法会议
自杀对于作为社会个体的人而言并不陌生,如何预防自杀亦是老生常谈,探讨自杀原因和预防措施一直是我国预防高校学生自杀研究工作的重心所在。随着时代特征的不断变化,预防高校学生自杀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得到了更新和完善。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重庆市某区公安分局试图尝试利用大数据技术及相关侦查学理论建设高校学生自杀预警系统,以多方数据作为突破口,协调多方资源建设预警平台,有效降低当前高校学生自杀率。本文以
截至2017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创下历史新高(131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也创出历史新高(134亿吨),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的碳排放影响仍然是值得探究的话题。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收尾之际,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速降低、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三方面的压力。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资本和技术的综合载体,社会各界均期望其能帮助中国面对上述压力。制定合理的外商直接投资开放政策,引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