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村改居”社区管理体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nuz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以来我国在社会基层管理方面逐步建立了与当时政治制度相匹配的社会基层管理体系,在城市建立以国营单位为主体、街道居委会为配合的管理体系;在农村建立以改造过的“人民公社”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国家通过这两种极负行政色彩的“组织”来实现对社会基层的一元化管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改变了原先由这些“组织”承担的许多社会管理职能,社会基层管理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这些变化导致政府必须要调整思路,重新构建新型社会基层管理体系。在这种背景下,政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推出以民主自治为指导思想的社区建设,并在管理的具体方式上改变政府一元管理模式,采取政府、市场和社区共同参与的三元管理架构。1993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14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社区服务的意见》提出了“社区建设”的要求,并于2001年结束了试点工作在全国城市范围内全面启动,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部署。至此,我国社区建设在全国城乡之间全面开展起来。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随着城市在用地数量方面的急剧增加带动了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成城市用地,与此同时位于那些土地上的原来“城郊村”被征用成“城中村”后来成为“村改居”,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自然成为城镇居民,这种情况在苏州地区尤为明显。“村改居”社区虽然在建筑形态和市政建设等方面与城市相差无几,但其管理体制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还保留着村委会时期的明显特征。因此,对这种特殊类型的城市社区,既不能直接照搬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也不能完全沿用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模式,而是要根据社区管理有关理论,结合“村改居”社区的具体情况来构建一种适合这种过渡型社区的管理体制模式。伴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对典型城市社区的研究比较充分,对这种特殊城市社区的研究还相对薄弱。由于这种类型社区具有自身情况的复杂性、区域面积的广泛性和发展过程的重复性,所以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以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有关理论作为指导,通过理论研究、案例剖析以及分析比较等方法,在对苏州市红庄社区为典型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社区的管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现阶段苏州市新型“村改居”社区管理体制的初步设想。
其他文献
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转变新课程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理念,本文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素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具体
穆旦和惠特曼的诗歌都基于流浪过程中对传统的反叛、对自由与自我的追寻。但是,流浪过程中空间的转换意味着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新目标的不断确定,因此,在终其一生不断地追寻
随着高校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数字地球”的一个部分——“数字校园”的研究日趋深入,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不断推进。目前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体制也发生了质的
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世界上各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进行大规模转移的现象。如何解决好中国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与我们国家全面建
<正>汽车维修前台业务接待员,可以说是一家维修企业专业化形象的代言人,通过其工作有助于平均分配企业每天的工作量,增加维修单的销售工时数及零件数,为企业增加利润,同时减
目的通过监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制定相应防控和干预措施,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前瞻性调查,对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期间入住EICU使
自2004年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来,全国各地借着“教育信息化”的契机,掀起了一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热潮。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这些培训
通过对IT项目投融资管理的内在特性进行分析,找出IT项目投融资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传统项目投融资管理方法的不适用性,为建立一套适应IT项目特性的,适用于IT项目投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对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持有不同意见,而我国《合同法》对此虽有规定,但不明确的表态导致了解释不一。本文将从立法和法理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合同解除溯及
特高压输电具备超远距离、超大容量、低损耗的送电能力,能够提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缓解环保压力,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我国国情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