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水窜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stud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平井蒸汽吞吐是开发稠油油藏的有效手段,然而底水的存在会导致水平井过早水淹、油藏采出程度低等问题。因此研究稠油油藏注汽吞吐过程中底水水窜的识别特征,分析水窜波及范围和水窜强弱程度的影响因素,优化底水水窜治理措施对改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现场的储层物性和流体相渗参数,建立数值模型分析线性水淹,点状局部水淹及多点水淹见水方式下的含水率及水油比变化规律,可用来识别现场的水窜模式。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数值实验,分析了水窜波及范围和水窜强度的影响因素。基于蒸汽吞吐的特点和底水的渗流规律,建立耦合数学模型预测开发过程中的水平井见水时间,并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对氮气抑水和氮气泡沫抑水措施进行参数优化,为现场治理水窜提供指导。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于常规油藏的水窜规律,点状见水方式下含水率在各吞吐周期的稳产阶段呈缓慢增加趋势。线性见水方式下的含水率在极短时间内增大到较高水平并保持平稳。多点见水方式下含水率以较大的速度增加,后增长速度逐渐变小;底水波及范围研究表明,物性的非均质性和避水高度对底水波及范围较大;水窜强度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地质因素中纵向渗透率及水体大小对水窜强弱程度影响最大;注采参数中对底水窜流强度影响最大的是注汽强度和排液量。数学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现场实际数据吻合程度较高,可用来快速预测现场水平井见水时间。按照优化的抑水方案,现场的水淹井周期采油量得到显著的改善。
其他文献
LNG储罐是储存和运输LNG的重要设备,随着LNG行业的发展和需求量的增加,LNG储罐往大型化发展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大型LNG储罐属于大型常压低温储罐,具有存储效率高、投资少、便于操作、管理和储存规模大型化等优点。本文以容量为1.6×105m3的LNG储罐为研究对象,通过几种LNG内罐常用建造材料性能的对比,选取9%Ni钢作为内罐材料,根据其尺寸参数计算了罐壁、罐底及罐顶各部位的设计厚度并选择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等化石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基材料面临着原材料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寻找绿色环保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基材料显得尤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