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复叠的性质,复叠可分为:叠合、重叠和复叠。但根据语表形式,复叠还可以分为:完全复叠和不完全复叠、直接复叠和间接复叠等等。“完全复叠”是指复叠手段里的一个方式,此手段是由所有的基式成分进行复叠的。“完全复叠”可分为:AA、AABB和ABAB三种形式。AA形式是由单音节的词语来复叠的,而AABB和ABAB形式是由双音节的词语来复叠的。完全复叠手段与量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现代汉语和泰语的实词当中,几乎所有的实词使用这种手段后,表达出的意义都与量有关,在这些实词当中通过“完全复叠”手段后能表达“周遍和逐一”的量概念。在汉语只有“名词、量词、数量词、数词”四类;泰语有“名词、量词”两类,可完全复叠表义。本论文通过各种形式的完全复叠手段与表达量的角度考察了汉泰两种语言,发现两种语言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根据调查分析,论文将两种语言表达“周遍、逐一”的名词分为:实体名词、方位名词、亲属称谓性名词、兼属量词的名词和时间名词五种。对两种语言的名词分类进行研究后发现,汉语的名词性完全复叠后,除了亲属称谓性名词外,其它本身都表达“周遍”的意义;泰语的名词完全复叠之后除了方位名词以外,其它都是表达“量”,可是表达出来的“量”并非与汉语相同。尤其是泰语的“时间名词、兼属量词的名词”复叠后,表达“逐一”而且本身单独使用时带有主观大量的意思。两种语言的量词、数量词和数词也是如此。无论是形式或者表义的方面都存在具体的差异。尤其是表达“量”的方面,两种语言复叠后表达出来的量不一致。汉语与泰语的完全复叠表达“逐一”有:量词、数量词、数词、兼属量词的名词和时间名词。但汉语完全复叠表达“逐一”只有:数量词和数词两种。关于量词、兼属量词的名词和时间名词都表达量“每”或者“所有”;泰语的完全复叠表达量“逐一”出现在:量词、兼属量词性的名词和时间名词三种。关于数量词、数词,前者在泰语中没有出现复叠的现象,后者复叠后表达“大量”的意思,与“逐一”没有关系。